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塔克拉玛干——环塔里木之行之三

(2007-11-09 00:23:39)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旅行/见闻

环塔里木之行

塔克拉玛干

沙漠公路

石油

分类: 南疆纪行
 

塔克拉玛干

塔克拉玛干——环塔里木之行之三

陪伴这条劈开了沙漠的公路的,是低矮的沙生植物带,宽不过数米。这是奇迹!

 

    戈壁与沙漠,是新疆地理的重要符号。新疆的绿洲,大都在盆地边缘,几大高山的山前冲积扇末梢,与戈壁相伴。所以,没有见过戈壁滩的新疆人不多。沙漠则在盆地中心,人迹罕至,即便是新疆人,真正见过的也不太多。比如我们这次南疆之行的5人,除了我,因为从小生活在北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缘,其他人几乎都没见过沙漠。说实话,北疆的沙漠,有红柳、梭梭、骆驼刺等等覆盖着,没有那种波涛如怒的气势,只能是“非典型性沙漠”。所以,沙漠总是那么神秘。

 

    这次,我们要穿越世界第二、中国第一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好奇、兴奋、担心,溢于言表。我们想到的是,塔克拉玛干,“进去了出不来”;连绵无际的沙丘;神秘的驼队;楼兰古城;小河遗址与干尸;罗布泊与彭加木;罗布人家等等。当然,上帝也许兼顾公平,在这个地上不长草的地方,地下是滚滚的石油,富集的天然气。

塔克拉玛干——环塔里木之行之三

在沙漠公路零公里处,透过黑色的石碑,我们感到了前途的凝重。

 

    早在库尔勒的时候,就听说沙漠的气候非常恶劣,有时会遇见沙尘暴,公路被沙埋,如果车陷进去,一天也可能遇不见一个人。不过,沿途的司机很好,都备有钢丝绳,绝对是一人有难,大家支援。看我们惊讶,人家也说,现在,随着油田开发,举世闻名的沙漠公路开通,大大改善了交通状况。况且,这个季节,也基本不会有沙尘暴。

 

    到了轮南,零星见到一些沙丘,大家都贪婪张望,惊叹不已。及至见了轮南的胡杨林,我们以为,沙漠不过如此,而且蕴藏着勃勃生机。

 

    然而,我们显然低估了沙漠。

塔克拉玛干——环塔里木之行之三

 

    一大早,从轮南出发,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和田。打开地图,我们要走的是一条纵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孤伶伶的路。这条路,把浩瀚的塔克拉玛干一分为二。在道路经过的这一大片区域里,地图上几乎没有标注任何居民点,除了离轮南近300公里的“塔中”。

 

    在沙漠公路零公里处,透过黑色的石碑,我们感到了前途的凝重。不久,过了塔里木河,胡杨迅速由茂密变得稀疏起来,而且苍凉、干枯,间或有一只乌鸦飞过,让人内心充满担忧。

 

    起风了,湛蓝的天空一下就变得灰蒙蒙的,太阳苍白地躲在雾气之后。远处,直到天际,都是起伏的沙丘,有时候,见到一颗枯立在沙丘边的胡杨,让人感到生命的神奇。大家说,这才是“树魂”。

 

塔克拉玛干——环塔里木之行之三

树魂

 

    但是,陪伴这条劈开了沙漠的公路的,是低矮的沙生植物带,宽不过数米。这更是奇迹!我们下车看个究竟,原来,是滴灌培育的。这才留意到,沙漠公路的东侧,每隔几公里,就有一个水井房,住一户人家,维护几公里的生命线。想起曾经看过的介绍,为了保证沙漠公路不被沙漠吞噬,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用芦苇扎成方格固定沙丘,扎成篱笆挡住沙丘,终于试验出滴灌的办法培育沙生植物。数水井房,算它们之间的距离,成了我们摆脱旅途寂寞的一种方式。

 

    忽然,“嘭”的一声,吓我们一跳,原来一只麻雀低空飞越公路的时候撞在我们的车上,死了。我们非常惋惜。要知道,沙漠上能有一只鸟是多么不容易!不过,也让我们感叹,有了这条几米宽的绿化带,沙漠连麻雀都来安家了。

 

    接近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塔中。再往前,离塔中最近的民丰县有大约400公里。所以,只能在这里吃午饭了。

 

    塔中,顾名思义,塔克拉玛干的中央,要不是石油开采,这里恐怕连探险者也不愿来。但是这里却住着我们的石油工人。巧的是,这里的工人与我们独山子渊源很深,据说七成以上来自独山子。原来,我们到的基地,是中石油一个运输公司的基地,几乎都是原独山子二分公司的职工子弟。千里之外遇老乡,自然分外亲热。基地方圆不过几百米,四周是无边无际的沙漠,可是在沙丘之间,时不时有油井树立。我们坐上沙漠车,冲上沙丘,感受到沙漠的辽阔与壮美。聊天的过程中,不断被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正是有了他们,万古荒原才成了聚宝盆。

塔克拉玛干——环塔里木之行之三

塔中石油基地的车队

 

    午饭后,我们继续前行。许是“审美疲劳”,我们被单调的沙漠搞得昏昏欲睡。傍晚,到了民丰,天黑,到了和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