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论语心得:人知与知人

(2007-07-08 13:13:55)
标签:

论语

心得

感悟随笔

分类: 论语心得
 论语心得征文,欢迎 我的论语心得:人知与知人
 

人知与知人

 

在论语首篇,即学而篇,首章就讲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你,你也不生气,这样不才是君子吗?然后在第十六章又讲:“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可见,人知与知人,在孔子看来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甚至关乎品德。

让别人了解自己,是每个人都会遇见的问题。比如应聘,古人还有毛遂自荐,现在僧多粥少,就更希望在最短的时间,能把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比如在一个社交的场合,受到别人的轻视,有时候甚至误解,老百姓还罢了,如果是半红不紫的演员,或者有个一官半职,那是很痛苦的事情。该怎么办呢?孔子提倡的是,不了解就不了解吧,别生气,怕就怕不了解别人。孔子这样主张不奇怪,因为他是很注重“修炼内功”的,遇事先从自己身上找不足。“吾日三省吾身”,“君子九思”等等,都是这个意思。

但如果以为孔子不食人间烟火,不屑推销自己,那就大错特错了。孔子自己也饱受“人不己知”的困扰,所以收弟子三千,又周游列国,来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政治主张。可惜,从当时的效果看并不如意。也许正因为这样,他才用“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来安慰自己。这句话很聪明,绝对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因为“不己知”是太普遍的感受,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等等。而要让人知,太难了,说不定还会碰一鼻子灰,让人说成是“丧家狗”。不如清高一点,去“知人”。不像现在,媒体那么发达,专家发发傻,演员发发嗲,都能引起一定的关注,火上一把。孔子毕竟是孔子,人家是有哲学头脑的,你想,如果人人都“患不知人也”,努力去了解别人,反过来不就不存在“人不己知”了吗?所以孔子去世以后的几千年,人气越来越旺,终于坐上了“圣坛”。要是现在孔子有知,恐怕不是“患人不己知”,而是担心过度解读,说不定还得被迫写上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打上几个名誉权的官司。但孔子出名终究是身后事,吃苦可是在生前呢。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不但要“知人”,还要“人知”。 所以,为了抓住机遇,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抱负,不妨以“患不知人”的心态调节自己,要求自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还要以有效的方式展示自己,表现自己,把“人不己知”尽快变成“人知”,是金子,总要见天日才能发光。而且,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的论语心得:人知与知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