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德报怨,何如?

(2007-06-29 18:20:57)
标签:

孔子

论语

心得

杂谈

分类: 论语心得
  本文参加论语心得征文,欢迎以德报怨,何如?谢谢!
 

以德报怨,何如?

《论语》宪问第十二: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说,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回答,如果用恩德回报怨恨,那么用什么回报恩德呢?所以,该用公正回报怨恨,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位居“圣贤”,许多话都是“金科玉律”,但他的“以直报怨”却被人故意忽略。近来,“以德报怨”的言论比较盛行。上海的教授葛红兵认为中国不应该进行“仇日”教育,结果惹来“砖头”无数,“汉奸”高帽一顶,想必可以盖一栋日式洋楼了,所以赶紧删去博文,发了声明,骂自己脑袋发昏,以平息众怒。这个暂且不提。不久前,看到一则新闻,说是一名“的哥”遭到抢劫,搏斗中两人都受了伤。“的嫂”不计前嫌,为“劫匪”垫付了医疗费。该女士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一些有识之士据此撰文,呼吁社会要倡导这种“以德报怨”的精神云云。

“以德报怨”的理论由来已久。据说,老子说过“报怨以德”,佛教传到中国,也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舍身饲虎”。所以有人说这是中国传统道德所提倡的,确也不是妄语。不独中国,外国的《圣经》也有“爱敌如友”、“打右脸送左脸”的教义。可见,“以德报怨”历史既悠久,影响也深远,而且主要是借助宗教来传播。能够超越利害,抢救侵害自己人身财产安全的“仇人”,做到以德报怨,世间少有。凭心而论,该女士的确是值得钦佩的。然而,钦佩归钦佩,真要大力提倡“以德报怨”,难道真的可行吗?

 美国总统布什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对待别国,非但没有“打右脸再给左脸”,还总是要先发制人,哪怕打错了,也恬不知耻地说是为了拯救别人。连“以德予人”都做不到,何况“以德报怨”?

曾听说一位老妪,遇见车祸,肇事者溜之乎也,好心人将其送到医院,却从此不得安生。老妪一家“吃定”了好心人,对好心人简直就是恩将仇报,以怨报德。还有很多的见义勇为者,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保护他人,结果却“英雄流血又流泪”,生活陷于窘境。所以我觉得更紧迫的,是赶紧提倡“以德报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善行,别让好心不得好报。

有人说,现在构建和谐社会,倡导“以德报怨”为什么不可以?其实,和谐是要靠消除不和谐实现的,惩恶才能扬善。对恶行的容忍,甚至以德报之,无异于纵容和鼓励作恶。退一步讲,对于有些“怨”,不是出于故意,或者是因为误解造成,推己及人,换位思考,也未尝不能宽容,甚至报之以德。问题是,要分清对象!记得清代人张潮《幽梦影》中有这么一段话:“耻之一字,所以治君子;痛之一字,所以治小人。”就是对犯错误的人,也要区别对待。君子明耻,可以感化;而对小人,只有狠狠教训,才会起作用。鲁迅的一篇著名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就主张痛打“落水狗”。“费厄泼赖”当然要,“最好是首先看清对手,倘是些不配承受‘费厄’的,大可以老实不客气;待到它也‘费厄’了,然后再与它讲‘费厄’不迟。”甚而对于某些人,还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区别对待,不是要“以怨抱怨”,那样,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世界永不太平。所以,孔子的“以直报怨”,不偏不倚,不卑不亢,是非分明,确实是真正的处世之道。以德报怨,何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