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生活·记录搞笑·奇文 |
分类: 生活篇 |
人有三急此为最
俗话说,人有三急,曰内急、性急、心急。我自称笑看人生,所以性急与心急不算急,就是内急没办法。
记得那一年与同事M去乌鲁木齐,回来的时候坐长途班车。偏偏遇见独山子某单位的几位巴郎子,和M认识。不管怎样,也算是老乡吧,自然也就形成“一伙”了。那时候,312国道老在修,又老修不好,班车是破旧的大轿车,一般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到终点。破车晃晃悠悠走了一个多小时,还不到一百公里,好像是到了呼图壁县的一个什么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孤零零那么一家路边店,就停下来,吃饭。不吃饭也要下车,理由是为了财产安全,乘客全下来后锁车门。司机早被热情的店主让进了一个小房间,乘客们有的吃饭,有的就在屋檐下,百无聊赖地等着。
我是从来不在路边店吃饭的,但有同路人,而且这么多,禁不起三劝两劝,就坐下来一起吃。说吃饭,其实不该是吃饭时间,并不饿,所以只是点了两三个菜,要了两瓶白酒,就那么喝。规矩呢,是民族式的,因为就我一个汉族嘛。所谓民族式,就是先推举出“酒官”为大家斟酒。酒官用一只小茶碗,把酒斟满,向大家示意,“霍唏”一声就干了,据说其目的,是以此表明酒是安全的。然后,就用这一只茶碗,按照顺时针,轮着喝,到谁了,谁就一饮而尽。这种规矩,逃酒是不可能的,就是慢一些,也会有人催。
本来除了M,与他们谁都不认识,不过酒确实助兴,几巡过后,早开始称兄道弟,仿佛一家人似的。正当晕晕乎乎,汗流浃背了,司机催促上车,大家迫不及待地上去了。
我有个毛病,一喝酒,就新陈代谢加快,出汗算是“毛毛雨”吧,下水道排水才是主渠道。
车行不久,感觉身体内的水开始向主渠道汇集。本来就蓄水能力有限,随着车的颠簸,感觉到水的冲击越来越猛烈,随时有决堤的危险。拼命控制,感觉眼球开始要突出眼眶了。我艰难地望望窗外,似乎走得并不远。看看表,不到一小时。此时叫停车,司机和一车四十多名乘客还不笑话死?再忍忍,那几位喝酒的就没有一个像我的?
正难以忍受,车进了玛纳斯县城,正好有人下车。我再也控制不住了,也冲下车。急忙四望,哪有厕所的影子?不管那么多,倚着街道旁边的一棵树,畅快淋漓地放起水。我看见班车启动了,渐渐加速,但我大脑一片空白,只扫了一眼,继续畅快淋漓地放水,一步没有挪动。似乎有人经过,管不了那么多;似乎有人惊呼,管不了那么多。终于,羞耻感随着地上的积水增多,慢慢地回到我的大脑。我看见班车在前方近百米的地方停下了,头也没敢抬,就冲过去。一上车,等着我的是暴风雨般的笑声。
我红着脸,尴尬地随着大家“嘿嘿”地笑。自己安慰自己:脸面固然重要,可是生命更重要。
轻松的感觉总是那么短。不到半小时,泉水涌动的感觉又来了。我感觉到泉水已经汇集成溪流。我感觉到溪流已经遇见大坝,正在汇聚成湖。我感觉到湖水开始激荡,大坝即将告急。但我告诫自己,整个车上,只有我一人才轻松过,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忍住。我望着车窗外,景物慢悠悠地倒退,心急如焚。我掐住大腿,拼命忍着。我暗暗下决心,实在不行,就把牙缸拿出来。
天无绝人之路。当车过沙湾,行至戈壁滩的时候,我们一起喝酒的一位,站起来,走向驾驶室,说,师傅停车,我要方便一下。这是多么动听啊!我立即起身,紧随其后,下了车。
十多年过去了,但那一幕仍然很深刻地记着。不管别人怎么认为,我刻骨铭心的体会是,人有三急内急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