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吴敬琏经济理财文化民生资源城市拆迁春运票价巴金随想录谈天说地 |
分类: 杂文篇 |
吴敬琏到底说的是不是真话?
因为在两会期间对几个问题发表了饱受争议的看法,吴敬琏又一次成为媒体和网友关注的焦点。
吴老在两会中提出的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公共政策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的,一是吴敬琏提出春运票价不上浮不符合市场规律,可能造成价格扭曲、资源配置低效。二是关于城市拆迁补偿,吴老认为按市场价格进行补偿是不合理的,因为城市化是全面的成果,其利益不应该完全给房主,应建立城市化基金,将这些收益按照一定的规定来分配。三是认为打压房价可能无效,促使买房的钱流入到别的消费领域,使物价上涨。四是但有关部门应该应考虑城市和环境对于不断增加车辆的承受能力,尽快开征燃油税。
很明显,这几个观点和民意相左,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遭到网友炮轰漫骂并不奇怪。许多人认为,中国之所以贫富不均,之所以不够和谐,吴敬琏之类的经济学家不是“始作俑者”至少也是“帮凶”,认为他们是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这些观点是“谬论”的、没有社会良知的、违背良心的假话。
然而,什么是真话?
首先,真话是实话,不违背良心的实话。巴金在《随想录》中,对那个扭曲人性的时代自己不得不违心说假话表示了深深的忏悔。即使是现在,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要不违背良心,“我说我想”或“我写我想”也并非易事,有时候需要很大的勇气。吴敬琏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是经济学的传播者,以自己的职业理念、专业理论和知识良知来对国家的社会经济问题发表看法,既无可厚非又至关重要。有良知的经济学家不能刻意去迎合决策者或附和“民意”。从这点来说,吴敬琏能顶着巨大的“民意”压力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观点,是真话。
可是,仅有勇气是不够的,所以第二,真话是负责任的实话。对一个简单实物的客观描述尚且需要认真观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如果不了解具体情况和基本的专业知识,仅凭感觉,想当然说的话,虽然不一定是假话,但和真话没有什么关系。吴敬琏在涉及“市场和政府”的问题上,他的价值取向是市场竞争、效率优先、政府少干预。如关于春运涨价和房价问题的观点;而在“政府、企业和老百姓”问题上,其价值取向是政府多征税、企业多得益、老百姓多承担。如关于城市拆迁和燃油税征收问题的观点。但其核心,始终是决策中“成本与收益”的关系问题。(见2007年03月19日人民时评张燕冬《感于吴敬琏的"春运涨价说"和媒体的抨击》)可见,他提出的意见,是考虑了多方利益的,是负责任的。至于对不对,那是决策者的判断。
有勇气、负责任,但是并不一定就是每个人都认同的。现在一个很时髦的说法就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所以第三,只有允许说错话,才有可能听到真话。不禁想起盲人摸象的故事。每一个见过大象的人都知道,大象绝对不像扇子、柱子、绳子和墙,但摸象者本人对此深信不疑,并互相争执不休。我以为,专家也好,百姓也罢,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只有相对没有绝对的全面正确。我们的公众应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危害自己利益的意见,同时,我们的民众也应该提高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方法与成熟度。也许,吴敬琏们摸到了大象的肚子,而我们只摸到了大腿或尾巴,但我们应该平等地表达我们的感受与诉求。以此观之,吴敬琏说的确实是真话。而且,只要不是漫骂和攻击,批评他的人说的也是真话。
相信决策者在认真听取了包括经济学家和老百姓在内的所有意见后,会采纳、平衡不同的价值取向,在充分提高政府决策的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把健康、财富、安全、和平、效率、稳定、平等、公正等价值进行系统的选择、排序、协调与平衡,努力满足不同群体和不同利益阶层的需要,制定出不同群体利益的最大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