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伪娘男子学校男孩危机性别教育 |
分类: 时评随笔杂谈诗歌 |
http://s3/middle/429963c0xbcdd50b1d372&690
在韩国寺庙的少年训练营,教练正在教学员射箭。
文图/子夜的昙
有媒体报道,男生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危机”、“伪娘现象”正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上海市第八中学已就“办男子中学”提交了申请方案,该校校长卢起升表示,“男子中学”旨在应对“男孩危机”,以解决学校“阴盛阳衰”、“男孩女性化”等问题。
“拿什么拯救你,男孩”,这样的呼吁还是稍嫌故弄玄虚,“伪娘现象”并非普遍,至少在目前还仅仅只是一种个别,只是这个社会对中性特征已更为包容罢了。但“男生危机”则确确实实的存在,阳刚之气,并不只是外表,更多的还是表现在男性责任的体现上面。
孩子的问题,终究还是大人出了问题。“男生危机”制造者,并不是孩子们自己,而是家长、学校以及整个外部环境的合力。
对这种事件的评论,任何的说教和理论都已经显得很是苍白。所以放弃那些理论性的文字,只想说一些我自己的见闻以及感慨。
很多小孩喜欢看日本的一档名叫“超级变变变”的节目,那个节目给笔者的最深印象,并非那些精灵古怪的创意,而是参与表演的那些爸爸们,从设计创意节目、制作道具服装、排练,到最后的正式演出,都是爸爸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完成。在我们的儿时记忆里,可能还有爸爸自己做板凳、教孩子做风筝之类的美好回忆,而现在的孩子,他们对爸爸的回忆已基本没有这些。现在的中国家庭,孩子们都太缺乏来自于父亲的性别教育,很多爸爸,给孩子的印象,都是一个字:忙。其实有很多的忙,都是假相,宁愿喝酒打牌与朋友一起,甚至只是待在家里刷微博,也不愿意陪着孩子一起做做游戏,或者教给他们一些身为男人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以及告诉孩子做为男人必须具备的责任。所以,想要男孩具备阳刚之气,首先就是爸爸的责任要担起来。
在东南亚的各个海滩,都会有很多欧美人携家带口渡假,稍加注意,便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在海滩上带着孩子游泳的,都是爸爸。而不管是在哪个码头,乱哄哄中拖着自己的行李艰难跟着父母脚步行走的,都不可能是中国小孩。在游客中,会有很多成群结队的中学生,曾经同他们有过交流,得知他们在上高中以后,家长就会允许他们与同学一起远游,甚至是修学旅游,这在中国几乎没有可能,能够做到让十五六岁的孩子与同学单独出国远游的家长,恐怕都会被认为是疯子或者缺乏责任。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的父辈,那个年代,十五六岁已经是很多人工作挣钱养家的年龄。
去年十月底在韩国庆州的一间禅武寺院参加过短期的寺庙体验,寺庙里有专门的少年训练营,学员都是13-15岁的男孩,他们每天的功课很繁重,念经、打坐、禅武、瑜伽、射箭……那时并非假期,孩子们都是修学训练。了解以后才知道,韩国各地都有很多类似的少年训练营,比如中国人很熟悉的在冰天雪地里赤裸上身进行体能训练的魔鬼训练营,韩国的男孩一般在成年前都会进入这样的少年训练营,少则半月,多则半年,以锻炼毅力和体能。像这样的训练营,笔者觉得远比“男子中学”来得更为实在和有效。不仅仅只是接受了体能和毅力的磨炼,以训练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中国目前面临的何止“男孩危机”,同样“女孩危机”也是来势汹汹,当一群东方女孩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便能区分出哪些是中国女孩,哪些是日本女孩。中国女孩的强势,目前已经是相当突出,强到正在丢失自己的性别特征。
该如何面对男孩危机和女孩危机,恐怕并非是建女子学校或者男子学校就能解决。我们是否可以从小处做起,唤醒中国男人的爸爸意识,还男孩以最初的性别教育,再加上整个文化的铺助培养,让我们的男孩慢慢阳刚起来。再以韩国为例,在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的视频里播放的是,爷爷教男孩野外求生,奶奶教女孩做手工玩偶。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开始?
韩国寺庙的少年训练营,男孩们正在练习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