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雷人了!博士专家解答“卧槽泥马”

(2009-03-05 11:21:28)
标签:

卧槽泥马

博士

解放日报

网友恶搞

杂谈

分类: 时评随笔杂谈诗歌

太雷人了!博士专家解答“卧槽泥马”

被中国的博士专家和报纸彻底雷倒了!卧槽泥马!

 

昨晚网友发给我一个图片,竟然是2月23日解放日报10版上对“卧槽泥马”这个“成语典故”的解答截图,解答人是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段凡。段凡称“卧槽泥马”出自《战国策》,“卧槽与跳槽并非完全对立,否则就可能变成一匹‘卧槽泥马’。卧槽泥马出自《战国策》,形容虚有其表、窃居名位者,即使有相应的地位,其能力也不足以胜任,等同于烂泥扶不上墙。所以说,卧槽者不应成为‘卧槽泥马’,卧槽也并非‘卧以待毙’。职场人士大可不必草木皆兵,而要变被动为主动,视卧槽为蓄势待发、开创工作新局面的机会。”

 

本以为是网友恶搞而制作的图片,没太在意,没曾想,今天有人还真翻出了2月23日的解放日报,确定是真的!

 

真是雷人呀!雷人的报纸的,雷人的博士专家!怪不得中国的大学文凭老外不认呢,看看这个博士的操守和学识,也应该知道咋回事了!

 

“卧槽泥马”本是网友对国骂的恶搞,没想到不学无术的博士先生还当真了,做个话题,网上搜一搜了事,还做什么学问呀?还煞有介事装起很有学问的样子解答。这说明什么呀?为什么我们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弱智,我看这些人现在都没搞什么学问了吧,反正有什么事,网上搜就好了,这个社会都不需要学问了,有台电脑,全民皆专家呀。

 

该博士在回应网友的质疑时告诉华商报的记者,自己是没有查“战国策”,而是直接上网搜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错得多离谱,还强辞夺理说什么象棋里也有“卧槽马”一说。唉,可怜的博士,抄网上的资料,也是需要动脑筋的嘛,也需要分辨的嘛!

 

有人说博士闭塞,不与世俱进。我倒不这样认为,如果闭塞,那他还知道上网搜资料呢,只能说,是真正的不学无术,当解放日报的编辑拿这个“成语”给他让他解答时,他本来的态度是认真查一查是不是有这个“成语”,而不是一搜了事。现在闹出大笑话了吧,丢大脸了吧!

 

 

附网友恶搞的“卧槽泥马”:成语:“卧槽泥马”和“马勒戈壁”的典故

在荒茫而美丽的马勒戈壁上。生活着一群顽强的草泥马。(因为草泥马实是主要物种,所以马勒戈壁又叫草泥马戈壁)草泥马们克服了戈壁的艰苦环境,并顽强的生活下来。戈壁上缺少水缺少食物,草泥马能进食的只有一种草——卧草。然而卧草一般生长在人类的聚集点附近。所以草泥马一生都是于人类相依为伴的。  

  在一个草泥马群居点。笔者认识了朝泥族青年,朝泥两次。他告诉笔者部族里只有成年男性才可以配有一匹草泥马。草泥马分为三个品质。最下等才叫做草泥马。中等的叫做卧槽泥马。而最上等的是狂槽泥马。狂槽泥马是马王,要部族里骑术最好的人才能获得。朝泥两次说自己因为骑术好。还没成年的时候就获得了狂槽泥马。说完他立刻露出的腼腆的笑容。随即笔者来到了朝泥两次的家。他的母亲热情接待了我们。喝了些许马奶,就到了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朝泥两次的父亲朝泥大爷也回到了家。我便跟朝泥大爷聊了起来。朝泥大爷显现出了忧伤的表情:“日子不好过了,我们家以前是买马匹的。现在改行割皮包了。因为草泥马吃的食物卧草几乎全被一种叫河蟹的动物吃掉了。他说他也不知道河蟹是怎么来的。但是随着食物的减少。草泥马数量也在急剧减少。”说罢流下了痛心的眼泪。  

  鲜红的晚霞和岩石如同一对轻骑。护送笔者离开马勒戈壁,在缓缓的落日下看着一群一群的草泥马湮没在沙尘之中。或许如果不保护环境。最后倒下的必将是人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