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王小波 |
分类: 时评随笔杂谈诗歌 |
文:子夜的昙
4月11日,王小波的祭辰。
十年前的今天,我不知王小波是谁。八年前,学会上网,认识的第一个网友,网名“王小波”。以为他原名王小波,其实不然。这个上海的网友是一文人,他告诉我王小波是谁。于是,开始读王小波,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这位网友,现在依然挂在我的QQ上,他叫东方雪。
王小波1992年从大学里辞职,成为一名自由写作者。他辞职的原因,竟然是讨厌一周两次的学习会议。其时,年轻的我刚刚成为一家机关的副职,似乎前途无量,但却走得艰难。会议何止每周两次,有时一天便是数次。生性讨厌开会,却无奈要面对那些空洞乏味的会议和人。读了王小波的《一头独立特行的猪》,似乎明白王小波仅仅因为讨厌会议而辞职的原因。即便做头猪,也要做那头特立独行的猪。会议中的日子,无异于与数头庸俗的猪一起过着平庸的日子。整天读王小波,竟然令我想起自己的理想。所以当机立断辞职,做记者,实践自己的理想。
《沉默的大多数》,让我开始写时评,我历来不想做沉默的大多数。大胆而蛮撞的评论,并没有惹出多大的麻烦。只是父亲总是诚惶诚恐,几次看到我在凯迪上发出来的那些文字,经历过政治迫害的父亲无比担忧。父亲说,王小波写的,和你写的,都是全国人民心知肚明的事情,不需要你们提醒,大家都知道。既然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为何不敢说出来?父亲怕的还是惹麻烦。“你上有老下有小,折腾不起”。
其实现实并不如父亲想象的那么不堪,言论不算自由,但有些话总还是会允许讲的。因此,写来写去,倒也相安无事。王小波总是我的导师,没有灵感了,需要充电了,总是去读王小波。
父亲说的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王小波写出来的,是大家心里都想到的。只是如他所言,中国人大多是沉默的大多数,台上不说,台下乱说。很多道理,都很浅显,包括做一头特立独行的猪,谁都有做那头独特的猪的理想,但敢去实践的人不多。王小波就算一个,他喜欢独立特行的猪的生活,所以他会选择离开舒适的猪圈。
人都是特别缺乏安全感的动物,尤其是中国人,一生都在寻找安全感,却一辈子都没有安全感。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幸福,但敢尝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太少,主要原因就是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失去安全感。其实,不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永远无法找到安全感和快乐。
人总是在得与舍中不断徘徊,找不到一个平衡点,也就永远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就像猴子捡西瓜,最后把西瓜全扔了,捡到的是一粒芝麻。最后的结果依然是后悔。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满足了这样,就满足不了那样。所以,只能捡自己喜欢的去满足。那至少,我算实现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会永远在得与失中苦恼。
刚刚看到一篇博文:韩寒不如一条狗。但我欣赏韩寒,我想说的是,韩寒即便是一条狗,也是一条有思想有个性的狗!就如同王小波,他即便是一头猪,也是一头独立特行的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