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夜的昙
前两天是志愿者日,各大媒体炒得还比较火爆。有一家报纸做了一篇主题大概为“志愿者的尴尬”的报道,几个大学生向记者抱怨他们到养老院做志愿者的尴尬,他们想象中的做养老院志愿者应该是给老人读读报纸,陪老人聊聊,“没想到养老院把我们当不花钱的小工,尽让我们干一些打扫卫生和擦玻璃的脏话”。
读到这里,颇为这些大学生汗颜。我不知道他们理解的志愿者到底会有一个什么的含义,或许在很多大学生看来,志愿者是一种潮流,一种光环,甚至是一种时髦。不少做志愿者之前,对志愿者该做些什么应该是不太了解的。但我觉得,志愿者就该去做一些别人最不愿意干的活,去做最需要志愿者去做的活。
亚洲动物基金成都亚洲黑熊救护中心的志愿者是我迄今为止接触过的最专业、也最令人感动的志愿者。他们大多来自欧美和澳洲,几乎全是与兽医专业有一点关系的,他们一般在救护中心做三个月左右的义工。成都亚洲黑熊救护中心地处偏僻,离市区很远,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也远离生活中的享受。这些志愿者们除了要为被救助的取胆黑熊看病,还要担负极为繁重的清洗兽舍的工作。
那一年的冬天,救护中心新来了三十七头被救的取胆黑熊,这些黑熊需要隔离,需要体检,需要做手术,需要生活上的照顾。一天,我与同事一起来到救护中心看望刚刚被解救的胆熊,进入隔离室,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种恶臭,37只黑熊呆在隔离室里,隔离室的地下很湿,看得出来刚刚清洗过。有一位长得很帅的外国小伙和一位相当漂亮的外国女孩穿着长统靴正在清洗隔离室。他们不厌其烦地清洗每一头熊的排泄物,相当专注,见到我们进去,也只是微微点头打一下招呼。他们一两要清洗两遍兽舍,每清洗一次需要花费半天的时间,也就是说,他们一整天所做的工作都是清洗兽舍。
这两位来自英国的志愿者都相当年轻,大概也就二十岁的样子,那样繁重的工作真的很难想象他们能够做得下来,可他们做到了。
曾经与一位澳大利亚的志愿者聊过,她说她到救护中心两个多月,却没有去聊过成都,一是因为成都太远,二是工作太忙。在很多人看来,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再怎么样也是会去看看的。
我还认识一个二十五岁的女孩,她是一家报纸的编辑,但她却发起了一个专门资助藏区孤儿的“十五元志愿者”计划。监督十五元计划的每个QQ群,为孤儿学校募捐衣物、教学和办公用品,遇到了很多难以想象的麻烦和困难。但她都默默地去做,毫不声张。真的很佩服这样一个女子。
前一篇:落难猴王妃雪地中生下小宝宝
后一篇:这一个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