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随笔杂谈诗歌 |
文:子夜的昙
?/P>
近日,中科大校长朱清时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再次提出“大学应该培养蓝领”的论调,又引起广泛争论。此前,朱清时已在公开场合多次抨击中国现行大学教育制度,并提出“在大学建立社区学院培养蓝领”的建议。今年9月,在成都举办的大学校长论坛上,北大副校长海闻也提出过相同的建议。此论一出,舆论哗然,其中不乏专家学者的质疑。
朱清时提出大学应该培养蓝领,其背景是因为中国目前蓝领人才的紧缺。不少大中城市蓝领人才的紧缺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杭州等城市甚至已经到了以户口为交换条件吸引蓝领的地步。而在成都这样一座工资收入全国排名并不排前的城市,一名高级钳工的月工资,甚至可以达到7000元。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学生毕业生大喊求职无门,各大城市“白领”数量远远超过“蓝领”,与蓝领工资看涨相反,“白领”工资急速缩水。在成都,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为白领,其月工资甚至不足千元,还不如一名火锅店的服务员收入高。
现在的服务行业,越来越多的服务员具有大学文凭。举一个真实的例子,一名营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工作无着,无奈之下进入一家高档酒楼做了服务员,她的上司,也就是酒楼的领班,同她年纪一样大,只是一名职高生,但经验丰富,工资也远远比她高。令这位大学生苦恼的是,她的大学文凭并没有给她带来什么优待,从专业上来讲,她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还不如职高毕业的同事。从心态上来讲,四年大学,令家里债台高筑,但最终却从事着根本无须经过大学教育的服务员行业,她始终很难接受,也很难甘心,只是出于生存需要,而委屈在服务业。从这方面来说,她的进步,是无法赶得上心态平和的职高生的。
另外一例子,一家五星级的酒店,其需要的西点师,历年来都是从国外引进,有的引进的西点师,其年薪甚至高达百万。与这家五星级酒店共同遭遇的酒店很多。他们也想节约成本,选用国内人才,但国内的高级西点师人才紧缺。这其实也凸现我国教育的严重缺陷,一味培养白领,使得所谓的白领泛滥,而蓝领紧缺。
反对大学培养蓝领的声音归纳起来无非有三。一是认为大学培养蓝领实在是浪费国家资源。二是认为大学培养蓝领是在抢中职的饭碗。第三种声音认为,这是北大、中科大这样的“强势大学”在挤兑实力弱、无名气的大学,认为北大、中科大自己只培养精英,而让别的大学放弃竞争,培养蓝领。
其实,认为“大学培养蓝领是一种浪费”还是旧思想做怪,很多人认为,蓝领不算一件体面的工作,所以才会万人争过独木桥,节衣缩食培养大学生,希望大学生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对蓝领的歧视,在中国十分严重,“做工人”会被普遍看成一种没有出息的表现。目前中国的大学,并不是不足,而是过剩了,这使得很多实力弱、不知名的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求职艰难。虽然一直有中职在培养蓝领人才,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职培养其实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市场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转变,这就使得对蓝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工人除了劳动力,还必须要有技术。但技术型蓝领的培养对学校的要求很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师资,很多中职学校根本不具备、也无法具备这些条件。而有些实力弱的大学虽然无法与名牌大学抗衡,但其实力往往会比中职学校高出许多,由这部分大学成立社会学院培养高级蓝领,应该不失为有效的举措,既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又能够解决高级蓝领紧缺的问题。
蓝领依然是经济发展中万万不可缺少的人才,与精英是同等重要,很难想像一个社会少了蓝领会是什么样子。既然同为国家急需的人才,那大学培养蓝领其实并不是所谓的浪费资源,相反还能够合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缓和就业矛盾。这样还可以避免大学生毕业以后再进职业学校学手艺的尴尬,那样才是真正的浪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