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笔是谁发明的——兼问太极拳

(2008-05-26 22:38:36)
标签:

毛笔

太极拳

杨露禅

创拳始末

杂谈

分类: 太极不太急

由毛笔发明乱说去

          ——闲说太极拳创拳由来

            坐在阳台听雨

 

    毛笔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谁能回答?

    时下太极拳创拳之争也算是如火如茶,不可开交。

    太极拳从何来?河南温县之陈家认为,太极拳创自其先祖陈王庭。近来此说法遇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批判。当初唐豪考证说张三丰“亦决不是太极拳之鼻祖”,此论一出,结果“否定张三丰为太极拳之祖,当时险遭不测”——看来当时很多人对此论是持强烈反对态度的。据闻,唐豪断言陈式太极拳创自陈王庭时,陈发科老先生不屑一顾,说自己都不知道这个拳是创自何时(不知在哪看过此述,惜无考;又有有引证冯志强先生言,谓陈发科公言及此),看来唐是蓄意拍马屁了,毛笔是谁发明的——兼问太极拳毛笔是谁发明的——兼问太极拳毛笔是谁发明的——兼问太极拳毛笔是谁发明的——兼问太极拳

    唐是不是拍马屁,也无从考证,但现在唐豪若地下有知的话,他的日子定不好过——现在很多考证都在直指唐之谬误出于恶意的故意。

    当年在南京听朱天才先生讲陈式太极拳,提及太极拳近代一段历史,大意是这样讲的:杨露禅原名杨福奎,杨露禅是后来改的名,是陈家沟某地主家的长工;该地主家有一个大院子,晚间陈长兴就率众弟子们在院里练拳。杨露禅当时非常聪明乖巧,有时晚上没事了,也站在一旁看,大家也没当他是外人。时久之几年后某晚,陈长兴去的比较早,远远看上去,有一个人在练拳,很像那么回事,身形很熟但又不像自己的弟子,走近才认出是杨福奎。杨福奎见陈长兴发现自己练拳,非常慌乱,毕竟是“偷”学的,按旧时江湖规矩,是要负责任的!但陈长兴比较开通,认为杨很有天分,就和地主商量,收下了杨福奎为弟子。一晃六年过去,地主老逝,留下一个年轻寡妇,为避嫌,就让杨回了老家。此后杨又先后两赴陈家沟,前后整整学了十八年,终得太极要义,持技东征西讨从无败绩,江湖人遂称之“杨无敌”。

    永年的说法是,杨露禅早年习外家拳,颇有一身力气,以拉煤卖力为生。一天路过某药铺,正逢一恶人强讨,据说是将数十(百?)斤的讨具放于药柜上,被药店帐房用鸡毛掸子扫出门去了,时杨见之惊不能语,遂诚心向学。帐房自称功夫不济,写信介绍杨至陈长兴门下。杨彼时家贫,无力供养老师,同乡好友武禹襄仗义资助,杨终成学业。另有一个版本说杨离家,学拳时节抛妻别子,还有一说是杨一直单身,成拳后方得成家。

    若从以上版本探讨,到底杨学拳是怎样一回事,杨是怎样一个情况,真的很难定论。让人觉得好象是杨得武禹襄之资助后(纯是顺着乱七八糟的思路胡说,绝非故意),把钱存到“银行”里,然后假意当长工从而偷学的拳…… 

    最近又有一个版本(详见《武当》2004第5期),节引原文如下:

    当年杨露禅学拳于陈家,三下陈家沟而不得真传,杨便转到赵堡求学。赵堡人告诉杨此拳得于道门,杨又离开河南寻道,后得道家传人陈荫昌的指点。因杨不是道门正式传人,(因杨拜过陈长兴为师,古人讲,只要学过一天就是终身师父,这也是武林的道德规矩),所以杨对外依然称陈为师。杨露禅为了还原于道门而又不得罪陈师,故称学自陈长兴,祖先张三丰…… 

    不知还有其他版本否?

 

    就以上几种说法,杨式太极拳究竟如何得来,又如何成拳?杨家自学拳创拳至今,本族不过四代而已,杨式太极拳究竟何来何成,都难以弄得清清白白,太极拳创自何人,又以哪一家说法为准?

    若以俺猜测妄想,太极拳这么虚灵不昧的好东东,非一般拳术堪比同论,当属道家修心修仙法门,结果多执于相(佛说“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于柳暗处,不能见花明,遂成“凡间”武技,故传闻张三丰谓此“武为末技”,又据闻孙禄堂临终,说有仙人来接引,盘腿笑而远去……俺的妄测还是有点道理的:)

 

    其实,很多事情放一放,总是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的,毛笔是谁发明的?现在电脑时代了,能说得清楚否?对于一般的书法爱好者来讲,只管好好练字,把先人留下来的书法精髓继承发扬下去,能成一代大家最好,不成,至少可以修身养性。太极拳亦如是,争来争去,再高明再厉害的祖宗终是祖宗。想想我们现在整日夸夸其谈里说自己堂堂中华,泱泱大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拥有世上四大发明如何如何,结果如何?洋人用我们造的指南针技术飘洋过海来到中土大国,用我们发明的火药打败了祖先们的政府,用我们发明的造纸技术造出的纸,记下了屈辱的条约,还用我们发明的印刷技术,把我们祖先当时丢尽大颜的情景记载下来一直保留下来至今……若我们还老沉湎于过去的丰功伟绩,老祖宗们泉下有知,会不会悔不当初?捶胸顿足不已?陈家人为了巩固创拳地位,在陈式宗祠塑陈王庭像并立碑谓“太极拳始祖”,如果此拳果创自陈家,不立碑,碑亦立在同道心上;若此拳非自陈家,立碑又如何?大不必为此争得你死我活。《明代太极拳史寻踪》(《武当拳法散论》——2001年武当拳国际交流大会论文集)中云:“当地的某领导人,曾据上头指示,动员赵堡太极拳总会,放弃其前七代传的拳史,承认源出于陈氏之传,便可承认其为国家六大派之一”——居然有这样的所谓领导?有这个精力,不如少吃点、少喝点、少什么点,拨些许经费,让有志于斯者,好好考证,拿出一个实事求是的结果,如何?与其争太极拳始祖,不如学习日本美国同道的探索精神,好好珍惜前人遗产,不要于太极文化上,让日美人领跑!日本人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便不断叫嚣说,若干年后,让中国人到日本去学太极拳,我们能不能听一听?能不能想一想呢?是否愿意真的在十年以后,我们或我们的子孙们,打上背包,可怜兮兮地到日本人面前俯首顺眉,学我们的太极拳呢?

   

                                          云风懒人初稿于2004-10-17

                                                        2007-11上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