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孟焦"新荷花淀写作研讨会在廊坊师范学院举行

(2014-04-01 22:14:59)
标签:

文化

       

      3月29日上午,来自京津及河北的40余名知名作家、评论家齐聚廊坊师范学院,以我市两位散文作家孟德明、焦喜俊的作品为切入点,就“新荷花淀写作”相关特点及艺术风格进行广泛研讨。此次活动由河北省作协创联部、河北散文学会主办,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承办。

  参会人员集中就孟德明、焦喜俊的创作成绩及作品所体现的风格进行分析。认为孟德明的作品集中关注了冀中地区独有的文化内涵,在写作手法上做到了雅俗结合有致,既有出新、也有沿承。焦喜俊作品立足本土生活,具有浓郁乡土气息,语言质朴灵动,展现了文安大洼的风土人情。参会人员还就新荷花淀写作的前景阐发了建设性的意见。

  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作家、评论家韩小蕙、刘廷页、虞金星、尧山壁、刘素娥、梁建章、刘绍本、蔡楠、苗雨时、许振东等参加此次研讨会。

   

   “新荷花淀写作”是继孙犁的“荷花淀派”之后活跃在冀中地区的又一文学现象,是新时期一批有志之士对于地域文学写作风格孜孜探求的体现。新荷花淀写作群体发源于蔡楠“新荷花淀小说“的写作,其代表作品为《行走在岸上的鱼》《水家乡》、《芦苇花开》等。而后蔓延到冀中地区的保定东部、沧州西部及廊坊南部等地,创作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近年来,该群体形成了以地域文化为依托,继承发展孙犁的清新、亮丽、诗意的表现手法,并且吸收现代文学技法,以展现丰富多彩的白洋淀及冀中农村的社会生活为共性追求,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我市作家孟德明、焦喜俊多年来致力于冀中文化的文学展现,写水乡、写平原、写风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诸多报刊刊发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其散文写作具有一定代表性。两位作家保持了30余年的创作坚守,加之丰富的人生沉淀与感悟,坚持“新荷花淀”写作,作品既有诗情,又具画意,也有文化内涵的探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