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楠印象:灵魂的使者
文刀天平
首次接触蔡楠,缘于他的那一篇杰作《行走在岸上的鱼》,那篇构思奇特、行文流畅、意蕴深刻的作品,让我至今难忘其中的美妙构思,并一直向朋友推荐这篇杰作。他的作品往往能够把荒诞自若地表述得极其真实,作品中的悖论往往在无形中撩拨着读者的情绪,时而悲叹、时而惋惜、时而同情、时而恼怒……直至掩卷沉思,待万般思绪归于平静时,才惊觉作者的聪慧,他始终冷静地叙述着故事、沉着地描绘着人物、用心地谱写着生活。他幽默风趣的口吻,让人觉得他是不羁的,其实他是认真的,他只是在站在生活之外冷眼看人生罢了。
而他又是一位极富创新精神的作家。他让你一次次惊叹。你会惊叹于《生死回眸》那如诗的语言、深藏的意蕴;你会惊叹于《自杀有罪》带有科幻色彩的荒唐;你会惊叹于《出售哭声》所展现的黑色幽默;你会惊叹于《过程一种》的冷暖人情;你会惊叹于《熏鱼》中老舱的情欲与灵魂;你会惊叹于《飞翔或冰清化蝶》所营造出来的情调;你更会惊叹于《我看到孔木哭泣的眼睛》、《我说的都是真的》、《叙事光盘》等的极具创意的新试……
蔡楠在叙述故事的时候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荒诞起来,而他自己却完全没有察觉他在说着“疯话”。在叙述上,很多时候他都会采用诗化或想象的叙述方式,有点类似于西方先锋派或意识流的味道。这样叙述方式有利于他把平淡的生活素材调侃得更加精彩动人,更具有可读性。而这样的叙述方式,也使他更好地把某种精神,把生活中的无奈与悲凉,把人间的冷暖融入到故事中去。
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是蔡楠笔下的人物。他们都很平淡,他们不具有神奇色彩,而是小人物。但是,他们平淡而极富个性的一举一动中,却折射出生活的种种。他们举手投足间,都是在表达着生活。他们或许卑微,或许怯弱,或许贫困,或许自私,但他们骨子里却有着尊严,有着一股不愿屈服的傲气。虽有无奈,虽是凄凉,但他们却选择坚持,甚至选择悲壮,他们从不向别人、向生活低头!看看诗人孔木的顽固的“梦”;看看钓鱼者张目对着西斜太阳的高吼;看看单纯女孩冰清为求自由化蝶远飞的傻劲儿;看看失业的马库一口气不断地对生活的控诉……蔡楠,你看你,你又把我感动了,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每晚抱着《行走在岸上的鱼》那本集子,傻傻地数着一个个可爱又可悲的小人物入睡的!
我对蔡楠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在猜度,现实生活中的蔡楠该会是怎样的呢?第一次见到蔡楠,是在今年6月份陈雄成功举办“滕刚作品研讨会”后,四作家(凌鼎年、滕刚、蔡楠、沈祖连)到我校讲学的时候。蔡楠那场思路清晰、幽默风趣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之又深的印象。他的演讲,不是一大通的理论,而是于平常的生活细节中展现深刻的人生哲学,同时也融入了他的创作谈,听后让我受益甚多。
再到2004年9月16日在上海参加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第五届年会时第二次碰见他时,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他那热爱创作、关注生活、幽默风趣、不拘小节的印象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16日会议结束后,17日我们去朱家角采风,大家都以小组为单位同游,而我则与蔡楠走在一起。当我们爬上廊桥留影时,蔡楠突然吟起了诗:“廊桥无意牵遗梦,古艺多情映春波”,我就问:“咦,蔡老师怎么突然诗兴大发呀。”他就笑笑说:“你看对面房子的对联,写得可真是好呀,有没有笔,要把它记下来。”我当时心里在惊叹:他每时每刻都在用灵敏的嗅觉呼吸着生活的气息呀!从廊桥上下来,迎面走来一个衣衫破旧的老乞丐,蔡楠又雅兴大发,上前拖着老人家的手大声地问:“老人家,你住哪呀?你家没有其他人了吗?你的儿女呢?”他这一举动,直把我们看呆了,连忙掏出几个硬币,放在老人的铁碗里。蔡楠憨笑着转过头来对我们说:“好吧,我们坐船去,坐着船看两边的景物一定跟走在岸上不同。”
当我们坐在船上的时候,《天池》的编辑黄灵香感慨地说:“走在岸上的时候,没什么收获,可坐在船上静观两边的景物,才发觉她的美呀!”当我们下船的时候,蔡楠的笔记本上又多了几页密密的见闻纪要了。我想,他之所以能够写出《行走在岸上的鱼》等杰作,不单单他有创新的勇气,更重要的是他对生活的关注与对文学的执着。
是的,我十分珍惜着每一次与蔡楠交流的机会,我把他比作白洋淀湖底下的一根水草,我拼命汲取他根部的养份,让我那幼稚的思想在他那清亮睿智的嗓音中苏醒。因此,我捧着他送给我的作品集,回味着他带给我的种种体验拼命地快乐地成长……
我梦见了那一条行走在岸上的鱼,从它那里知道了许多关于白洋淀水底下的故事,也分明听见了孔木眼眸里最后的叹息声,感受到了马库一口气叙述出来的无奈,那个叫冰清的蝴蝶也在缠绕着我的梦境,一遍又一遍地向我哭诉着马其顿的悲哀……
白洋淀哪,那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而蔡楠正是剖析和拯救白洋淀的灵魂的使者。
通讯地址: 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教育技术部 刘天平 邮编: 524048 联系电话:(0759)3183294 邮箱:ltp531@163.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