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小说创作的主流与流派问题
把小小说创作的主流与流派问题放在一起来说,其实难以言说,我以为。
但并不是不可说。
先说当前的小小说创作。当前的小小说创作其实已经进入了相当繁荣的时期,经过《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多年来大力倡导、奋力呐喊、努力规范,小小说已经是一个非常有影响、非常有市场、非常能被大众接受同时也被官方认可的一种文体了。把小小说创作比成是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其实已经不为过。且不说林林总总的报纸上开辟的小小说专栏,单是专门发表小小说的刊物就有几十家之多,再有一茬接一茬的小小说作家队伍,加之亿万个读者的广泛参与,小小说创作的河流已呈飞浪排空、惊涛激岸之势。
再说小小说创作的主流。在小小说创作这条河流里,市场化的创作或者迎合市场的创作已是或者将是主流,比如时尚小小说,言情小小说,休闲小小说等等。刊物要生存,要卖钱,就必须要有读者。读者喜欢什么,读者在想什么,这就是刊物的卖点。因此,寻找卖点,寻找刊物流通到读者手中的契合点,就成了小小说刊物编辑小小说的一个标尺。为什么小小说刊物已经不再是《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微型小说选刊》等大一统的天下,而是诸候纷争狼烟四起?就是小小说有市场,小小说刊物能赚钱。赚钱的事业总是吸引人的。抛开小小说短、平、快等特点,小小说的市场化特点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市场化是不是好事?当然是好事。有没有负面影响?当然有。比如创作上的一窝蜂,比如超越市场的纯艺术探索被忽略,再比如小小说创作的整体质量局部下滑等等。
最后说小小说创作的流派问题。不论是中国文学,还是世界文学,幻想与现实都是文学的两个基本端极,是文学赖以飞翔的两只坚韧的翅膀。因此小小说创作根本上也只能分为两大流派,即幻想的小小说和现实的小小说。奇幻,魔幻,荒诞,变形,先验,后现代等等,都是“异常在现实中的突现”,构成了幻想小小说的基本框架,其实这也可称为现代主义小小说。谢志强、滕刚、蔡楠等的小小说创作似应归为此类。摹写现状,追踪生活,反思历史,采用传统的笔法创作的小小说都可归为现实主义的小小说。孙方友、王奎山、刘国芳等便是现实主义小小说不可逾越的大山。介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之间的,我们还可划出一个流派,即现代现实主义小小说,海飞、宗利华、陈毓、珠晶等都是在用新的笔法写鲜活的生活,是小小说作家阵营中异军突起的人物。
其实,万事无定论。小小说创作也概莫能外。幻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生活与梦境都有其交叉性和或然性。贝克莱说过,“一个人又是另一些人,是所有人”。那么,套而引之,一些事又是另一些事,是所有事;一些流派又是另一些流派,是所有流派。从这个意义上来归纳,一些小小说又是另一些小小说,是所有小小说了。按这种理解,划分流派却又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事情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