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课堂实录
(2018-03-21 12:17:1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一、回忆旧知,了解分数的产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的人们是怎么测量的吗?瞧!
播放视频,话外音:古时候我们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来测量石头的棱长,把每两个结之间的长度看作一个长度单位。
师:咱们一块儿来数一数这块石头的棱长有几个单位呢?
师生一起数:一个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
播放视频,话外音:剩下的不足一个长度单位,还能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生:不能。
师:是呀!在测量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呢!请看,(PPT)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你来说。
生:1÷2。
师:对吗?
生:对。
师:那这个算式的结果能用一个整数表示吗?
生:不能。
师:每人能分到这个苹果的---
生齐说:二分之一。
师: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数呢?
生:分数。
师:是的,在生活中,我们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分数就产生了。(板书:分数的产生)
二、探索研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操作:回忆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
师:三年级时咱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瞧!(PPT)还认识它吗?读一读。
生齐读:四分之一。
师:那你还记得四分之一的含义吗?别着急,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份这样的学具袋,里面有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和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可以折一折、画一画,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它们的四分之一。开始吧!
师:好,坐端正。同学们都特别棒,我收集了几幅作品,下面请小作者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师:我们来看第一个正方形,这个小作者是?好,你来介绍。
生1:我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师:还有同学是这样表示一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的(出2幅图),可以吗?
师:这个“圆”的小作者是?
生2: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的四分之一。
师:嗯!画得特别漂亮。第三幅作品?
生3:我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师小结:这三位同学不仅表示出了这些物体的四分之一,还能清楚地说出四分之一的含义,真棒!掌声送给他们。
师:同学们,除了这些,你还能举例说说四分之一的含义吗?(1—2人举例)
(二)理解:1根也可以是四分之一
师:刚才同学们是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进行平均分,(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不过,这些例子咱们三年级的时候就能想到,现在已经五年级了,把思路再打开一些,想想看,仅仅只能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吗?
生1:不是
师:瞧,这是一把香蕉,我们把这把香蕉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谁来说说它的四分之一在哪儿呢?(生:它的四分之一就是一根香蕉。)
师:除了这根香蕉,你还能找到这把香蕉的四分之一吗?(第二根香蕉)
师:那第三根呢?(生齐说:也是。)
师:把话说完整。
生齐说:第三根也是这把香蕉的四分之一。
师:最后一根呢?
生齐说:还是这把香蕉的四分之一。
师:也就是说我们把这把香蕉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一根香蕉都是这把香蕉总根数的——(生齐说:四分之一)。
师:诶,奇怪了,明明是一根香蕉,为什么在这里要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生:因为我们把这把香蕉平均分成四份,所以每根都是这把香蕉的四分之一。
师:那你的谁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生:把这把香蕉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一份就是一根,也就是这把香蕉总数的四分之一。
师:也就是说这其中的一根就是这把香蕉的?
生:四分之一。
师:就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原来,这把香蕉的四分之一还可以是一根香蕉呀!
(三)练习:一些物体的四分之一
师:那一盘面包、一篮鲜花又是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它们的四分之一你还能找到吗?请同学们拿出1号练习纸动手分一分,涂色分别表示出它们的四分之一。
师:坐端正。咱们来看看这盘面包的四分之一在哪儿呢?
生1:我把这盘面包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就是这盘面包的四分之一。(PPT)
师:对吗?
生:对。
师:那这篮鲜花的四分之一又在哪儿呢?
生2:我把这篮鲜花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PPT)
(四)思考:理解四分之一的含义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分之一,(PPT)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有想法了,请你来说一说。
生1:因为它们都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任何一份都是它的四分之一。
师:看来你真的读懂了四分之一的含义!还有谁像他一样说一说?
生2:因为它们都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师:说的真棒!也就是说像这样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板书: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这个分数来表示。)
(五)对比:揭示单位“1”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上面一行和下面一行的四分之一有什么不同吗?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生1:上面一行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四分之一,下面一行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四分之一。
师:你的发现真有价值!其实,像这样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在数学中,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师:除了这个,你还发现了不同之处吗?
生2:我发现上面一行的四分之一都是一部分,下面一行的四分之一是多个物体。
师:谁跟他有一样的想法?
生3:我发现上面一行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后,取其中一份,分出来的是一部分,下面一行平均分后,其中一份是一个或者多个物体。
师:诶?是呀,都是四分之一,可为什么涂色部分有的是一部分,有的是1根,2个,还有4朵?(PPT)
生1:因为上面是一个整体平均分,取其中一份是不足一份的,下面的是多个物体平均分,取其中一份是足一个的。
师:那也就是说这些物体的什么不同?
生2:总数不同。
师:总数不同就是什么不同?一起说。
生:单位“1”不一同。
师:一下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看来这个单位“1”可重要啦!
(六)涂色:理解几分之几
师:刚才,同学们表示出了一盘面包的四分之一,那如果这样涂色呢?又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生:四分之三。
师:把话说完整。
生:三份是这盘面包的四分之三。
师:你能说说四分之三的含义吗?
生1:四份中的三份。
师:谁有补充?
生2:把一盘面包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3份就是这盘面包的四分之三。
师:真棒!同学们不仅能够读懂几分之一,还能读懂几分之几。
师:那现在面包数量增加到12个,(PPT)又可以把它们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又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同学们拿出2号练习纸分一分、填一填。
师:同样,老师也选取了3份作品,咱们一块儿来看看。
(展示学生作品)
生1:我把12个面包看作单位一,把它平均分成3份,取出2份就是三分之二。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你的三分之二老师先记录下来。咱们再来看第二幅作品。
生2:我把12个面包看作单位一,把它平均分成6份,取出5份就是六分之五。
师:嗯!六分之五。再看第三幅作品。
生3:我把12个面包看作单位一,把它平均分成12份, 1份是这些面包的十二分之一。
师:好的,十二分之一。
(板书:3个分数)
师:除了这些分数,还能写出其他分数吗?
生齐说:能。
师:在这儿呀老师就不一一列举了。刚才这些不同的分数,你们都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生:把12个面包看作单位“1”。
(七)讨论: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这回单位“1”可相同了,为什么表示出的分数又各不相同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讨论。
生1:因为我们把12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但我们这几位同学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分数就不同。
师:你还有不同意见?请你说。
生2:不仅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而且取出的份数也不同)
师:你在他的答案上还进行了补充,特别了不起。咱们把掌声送给这两位同学。
师:看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分数的意义。(板书补充课题:和意义)
二、归纳整理,自学分数单位
师:其实分数也像整数、小数一样,也有自己的计数单位,我们把它叫作分数单位。关于分数单位的知识是老师直接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去寻找答案呢?
生:自己找。
师:老师非常高兴,咱们五(6)班都是爱学习的孩子,还等什么,赶紧在书上找到答案吧。
(生自学“分数单位”)
师:谁来介绍什么是分数单位?
生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师:全班齐读一遍。
生齐读: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表示的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分别是多少?(补充板书)
生1:三分之二的分数单位是三分之一。(板书:三分之一)
师: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三分之二的分数单位是三分之一呢?
生:因为把12个面包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是三分之一,所以三分之二的分数单位是三分之一。
师:其中的一份就是三分之一,也就是它的分数单位。那三分之二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生:三分之二里面有2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师:那六分之五的分数单位呢?
生:六分之五的分数单位是六分之一。
师:那六分之五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一起说吧。
生齐说:5个。
师:十二分之一的分数单位谁来说?
生:十二分之一的分数单位还是十二分之一。
师:为什么十二分之一的分数单位还是十二分之一呢?
生1:因为它们都是把12个面包平均分成12份,取其中的一份,所以十二分之一的分数单位就是十二分之一。
师:谁听明白了?谁还想来说说看?
生2:因为它们都是把12个面包平均分成12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十二分之一,所以十二分之一的分数单位就是十二分之一。
师:你的解释非常完整,像个小老师一样。把掌声送给他。那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生齐说:1个。
师: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PPT)请你快速地说出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生:百分之几的分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没有分子你怎么知道分数单位是100分之1呢?
生1:因为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所以百分之几的分数单位就是百分之一。
师:谁还能来解释一下?
生2:因为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100份的其中一份就是百分之一,所以百分之几的分数单位就是百分之一。
师:那就是说只要知道分母就能够知道它的分数单位。看来分数单位是由谁来决定的?
生齐说:分母。
师:分母是几,那么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
生齐说:几分之一。
师:真了不起!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找分数单位的方法啦!
四、练习提升,巩固新知
(1)我会写分数
师:同学们,咱们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学习了分数单位。现在呀!(PPT)把它们分别看作单位“1”,你能写出它们表示的分数吗?拿出3号练习纸来完成吧!
师:好!谁来汇报。
生1: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九分之五。
师1:同意吗?
生:同意。
师:声音特别响亮。第二题?
生2:涂色部分是这个图案的二分之一。
师:真棒!请坐。第三题?
生3:每个图标是这排图标的五分之一。
师:最后一题。
生4:每次吃的药是这瓶药的百分之十。
(2)我是小评委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些同学表示的分数,现在请你们来当回小评委,用这个“√”手势表示正确,用这个“×”手势表示错误。准备好了吗?
生齐说:准备好了。
师:(PPT)请看第一题,涂色部分是这个圆的六分之二,请判断。
生打出错的手势。PPT出示答案“×”
师:谁能解释为什么是错的?
生:因为它没有把这个圆平均分。
师:看来平均分对于分数来说特别重要。(PPT)请看第二题,每种颜色的跳棋是这盒跳棋的六分之一,请判断。
生打出对的手势。PPT出示答案“√”
师:正确。来看第三题,每捆饮料是这些饮料总数的八分之一。请判断。
生打出错的手势。PPT出示答案“×”
师:这题是错误的,谁来解释一下?应该是怎样的?
生:每捆饮料是这些饮料总数的四分之一。
师:你们认为呢?
生点头齐声答:对。
师:老师想问问,这些饮料总数的八分之一在哪儿呢?
生1:要把上面的绳子解开,就变成每瓶饮料是这些饮料总数的八分之一。
师:把它解开以后,再给它怎样?谁来说?
生2:再给它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每份都是它的八分之一。(PPT)
师:那现在的每一瓶都是这些饮料总数的?
生齐答:八分之一。
(3)生活中的分数
师:真了不起!同学们,关于分数的知识在生活中也有,咱们一块儿来看看。
(PPT)画外音:在今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队员们在赛场上奋勇拼搏,时隔12年后再次夺冠,重回世界之巅。据统计,全国约五分之三的观众收看了这场精彩的赛事。
师:看到这一则消息特别激动。同学们,五分之三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把全国观众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其中有3份观众观看了比赛。
师:看了这则消息,你想说点什么?
生:大部分人都观看了比赛。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在咱们班有多少人看了这场比赛?看了的请举手。咱们班有37位同学见证了这枚金牌的诞生,谁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
生:用四十分之三十七来表示。
师:四十分之三十七是把谁看作单位“1”呢?
生:是把全班40个人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0份,其中有37份观众观看了比赛,所以用四十分之三十七来表示。
师:吴老师也观看了这场比赛,把我也算进去。这时又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
生:把老师加进来以后就是把41个人看作单位“1”)
师:对吗?
生:对。
师:现在观看了比赛的人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
生:可以用四十一分之三十八来表示。(板书:四十一分之三十八。)
师:看到这个分数还能联想到哪个分数?
生:四十一分之三。(板书:四十一分之三)
师:它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没有观看比赛的人数。
师:看来一个小小的分数,还真能给咱们带来不少的信息呢!
(4)游戏中的“秘密”
师:关于生活中的分数,老师还收集了很多很多信息,把它制作成了一些漂亮的书签,想要吗?
生:想。
师:那咱们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上来。
(选一男一女)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张书签?
生:9张。
师:请男生拿走这些书签的三分之一,别着急,想好拿几张了吗?男生:3张。
师:为什么?
男生:因为我把这些书签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就是3张。
(男生拿走3张)
师:看!吴老师可公平了,让男生拿走三分之一,女生也拿走这些书签的三分之一,怎么样?
全班:不公平。
师:怎么不公平了?女生好像有意见?
生:男生拿走了3张,现在剩了9-3=6张,把6张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每份只有2张,所以很不公平。
师:这位同学用了式子来说明老师的确不公平。书签减少了,也就是它们的什么不一样?
生:单位“1”。
师:那你们给出个主意,女生该怎么拿就公平了呢?
生:应该拿走剩下的书签的二分之一。
师:是几张?
生:3张。
(女生拿走3张)
师:这下公平了吗?
生点头。
师:你们满意,老师就开心了。其实呀,吴老师还准备了很多书签,这剩下的3张是我准备的所有书签的十分之一,你们知道吴老师到底准备了多少张书签吗?
师:别着急,这个问题留到课后去交流交流。
五、总结鼓励,再上新台阶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这节课上,你们能巧妙的运用分数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是太棒了!给自己一点鼓励的掌声,好吗?其实啊生活中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究吧!
师:今天的数学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