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小巴尔干行(三十二)诺维萨德、彼德罗瓦拉丁要塞

标签:
东欧小巴尔干行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彼德罗瓦拉丁要塞自由广场 |
分类: 异国风情 |
诺维萨德,塞尔维亚北部城市,同时也是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仅次于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是塞尔维亚所属伏伊伏丁那自治省首府与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南巴奇卡地区的行政中心。城市位于潘诺尼亚平原的南部,巴奇卡运河和多瑙河交汇处,巴奇卡地区与斯雷姆地区的交界处,东南距贝尔格莱德约70公里。1694年,诺维萨德建城,当时城市居民主要是由从哈布斯堡王朝的军事战略要地彼得罗瓦拉丁要塞穿越多瑙河的塞尔维亚商人组成。18-19世纪,诺维萨德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在经历了1848年欧洲大革
命的动荡之后,城市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并在那个时代成为了塞尔维亚文化的中心,并获得“塞尔维亚的雅典”的美称。历史上诺维萨德一直保持着多民族混居和多种文化并存的特性,塞尔维亚人、匈牙利人和德意志人是城市的主要族群。今天的诺维萨德依然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并在扮演塞尔维亚的文化中心的同时为塞尔维亚的经济提供强大的工业与金融支持。诺维萨德是一个水陆交通枢纽。地处黑土平原农业区中心,农产品集散地,南面有弗鲁什卡山脉横亘。工业有农业机械、内河船舶、机床、化学、纺织、石油提炼、电器和工艺陶瓷等。设有农业研究所、大学、博物馆等。每年五月至此举行国际农业博览会。

诺维萨德在塞尔维亚语中的意思是新农场, 城市的拉丁语名字来源于城市的建立者。10-12世纪之间,城市被匈牙利王国占领,一份1237年的文献显示城市被命名为Bélakút,或者称为Peturwarad、Pétervárad,今天的塞尔维亚语称为彼得罗瓦拉丁。哈布斯堡王朝对诺维萨德地区的统治始于17世纪末,当时东正教徒被禁止居住在彼得罗瓦拉丁,结果是塞尔维亚人无法在那里修建房屋居住,于是在1694年,多瑙河左岸的新定居点建立了起来,最开始城市名字被称作塞尔维亚城(德语:RatzenStadt),1718年,阿尔马什村的塞尔维亚居民建立了阿尔马什基克拉伊,如今这里是诺维萨德的一个区。1748年,当城市获得哈布斯堡皇室授予的皇家自由城的地位时,城市被命名为今天的名称——诺维萨德。

彼得罗瓦拉丁要塞是诺维萨德的地标性建筑,位于河面上一块四十米高的火山岩石上,被称为“多瑙河上的 直布罗陀 ”。资料显示它是1691-1780年间由犯人修建完成一座要塞。城堡地牢里关押过卡拉乔尔杰(Karadorde,第一次反土耳其起义的领袖)和铁托。

登上彼德罗瓦拉丁要塞。上到中间一层,看下面的老城区。


城堡下的多瑙河、河对岸的诺维萨德。

彼得罗瓦拉丁是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的一个城市,并不是属于诺维萨德,但是和诺维萨德属于同一个都会区的,彼得罗瓦拉丁要塞就在这座城市,位于多瑙河的拐角处,被称为“多瑙河上的直布罗陀”,这是诺维萨德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为防御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而建立的,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炮兵堡垒,还有一条超过16公里的地下隧道。


从这个隧道上到顶层。

里面有点黑。

这里也有好多锁。

人们热衷于在这里打卡留念。

站在要塞眺望多瑙河对岸的城市诺维萨德。


彼得罗瓦拉丁要塞上的钟楼是诺维萨德的象征,这个钟楼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时针和分针是相反的,资料上说这是为了让多瑙河上的渔民更容易从远处分辨时间。




瓦拉丁大桥 Varadin Bridge。这是多瑙河上连接诺维萨德和彼得罗瓦拉丁之间的一座公路大桥,是诺维萨德最漂亮的桥樑之一,在北约入侵塞尔维亚期间被炸毁,现在的这座大桥是在旧桥的遗址上建造的。


团里有人总是迟到,没事儿干到瓦拉丁大桥上面看看。

塞尔维亚国家大剧院。它是塞尔维亚最古老的专业剧院,就连贝尔格莱德国加大剧院都是在它之后才出现的。剧院成立于1861年的塞尔维亚国家戏剧学会会议期间,可以说是历史悠久。这里主要进行着戏剧歌剧和芭蕾舞的演出。


因为它的高大,远远地就跃入眼帘。




这是诺维萨德天主教的主教堂, 这里是诺维萨德最大、最高的教堂。在1699年的卡洛维茨条约之后 , 诺维萨德成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当地的天主教教区于1702年组建,原始教堂建于1719年,与今天的教堂位于同一地点。 后来,它更名为玛丽教堂。这座原始教堂于1742年被毁。重建之后的教堂在1848年匈牙利革命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其钟楼被毁。后来部分重建。1891年,市议会决定拆除旧教堂,并在同一地点建造一座新教堂。 匈牙利建筑师GyörgyMolnár于1892年设计了这座教堂。教堂主要建筑于1893年11月完工,带金十字架的72米高的钟楼于1894年10月竣工。教堂是一座三殿的建筑,有新哥特式拱门,里面有四个祭坛,彩色玻璃制成的窗户和屋顶瓷砖。
自由广场位于诺维萨德老城的中心,从十八世纪以来一直是集会和举行庆典的场所,并且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名字,奥匈帝国统治时期以茜茜公主的丈夫弗兰茨•约瑟夫命名,一战后更名为革命广场,二战后才改称自由广场。各式各样的建筑和市政厅、大教堂等市区主要景观都在附近。广场中央还立着一尊铜像,是为了纪念两度担任诺维萨德市长Svetozar
Miletic而建造的雕塑。这尊铜像的童话色彩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赏,成为了自由广场的一大亮点。这个5米高的雕像由伊万· 梅斯
托维奇设计建造。这座雕像在二站期间被撤走,但在1944年又被带回来了。雕刻家Pavle
Radovanovi在1951年为雕像设计了一个新的大理石基座,并雕刻了“Svetozar Mileti 1826 –
1901”。

自由广场位于老城区的中心,周围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建筑,包括最引人注目的诺维萨主教堂,市政厅,银行,酒店等,其他建筑也环绕着广场。是游客不可错过的核心景观。这里有多元民族混居和多元文化的特色,人流如织,经常可以看到当地艺术家的露天表演。

自由广场南侧有一条步行街,商店、餐厅,应有尽有,是游客最热衷的地方。同时,广场四通八达,也是前往市区各个地方的核心枢纽。
东正教主教宫位于诺维萨德市中心,是诺维萨德最有价值的建筑作品之一,目前是巴奇卡主教区主教的住所所在地,属于私人住宅,所以并不对游客开放。这座宫殿始建于1741年,旧主教宫毁于1849年,现在看到的主教宫建于1901年,是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作,由浪漫主义和分离主义两种风格混搭。窗户上丰富的装饰元素和外墙覆盖的独特红砖令主教宫别具一格。


圣乔治主教座堂
Saint George's Cathedral


这是诺维萨德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位于主教宫后面不远处,建于1734年至1740年之间,属于巴洛克晚期的教堂,供奉的是圣乔治,教堂的内部装饰非常漂亮,和诺维萨主教堂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大型圣像壁上共有33幅圣像,都是塞尔维亚著名画家帕亚·约瓦诺维奇(Paja
Jovanovi)所绘制的。教堂墓地里有诺维萨德最古老的纪念碑——粉红色大理石制成的主显节十字架。

手机来试试?

市政厅的左面,是一栋皮粉色外墙的建筑物是伏伊伏丁那银行大楼,为人所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曾经是南斯拉夫国民军中心的所在地。这栋建筑从18世纪建造后就见证了各种变幻风云,在多数时候,它都是旅馆。1918年,正是在这栋楼里,宣布伏伊伏丁那地区正式加入塞尔维亚王国。



我们的晚餐是在大剧院斜对面的香港楼,吃饭时又是大雨,餐毕雨停。大家赶紧到天台上拍照。

诺维萨主教堂周边钟楼林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