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文艺的三大使命
社会主义文艺有三大使命:一是反映社会现实,二是引导社会现实,三是塑造美好现实。
反映社会现实。文艺属于上层建筑,是一定要反映社会现实的,不反应社会现实的作品不会有长久生命力。但社会现实是复杂体:有健康向上的积极现实,也有沉沦向下的消极现实,文艺应该主要反映积极现实,鞭挞消极现实。还有一种社会现实具有中性特征,并且常常占有很大比重,但中性现实并不稳定,会向两级变化:一部分趋向积极现实,另一部分趋向于消极现实。历史表明,积极现实总是社会的主流,代表着社会前进的方向,而消极现实虽然存在,甚至一时强大,但终究会被淘汰而归于灭亡。目前有一种现象:只有反映消极现实或中性现实的作品才被认为是真实的,而反映积极现实的作品都是虚假的,这是一种片面性思维,反映着人们的不同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利益需求。
引导社会现实。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是有反作用的:有的反作用具有积极性,可以促进健康社会现实的发展和壮大;有的反作用具有消极性,对积极社会现实的发展壮大有阻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的文艺也是如此。社会主义文艺应当通过歌颂好人好事引导积极社会现实的发展壮大,对沉沦向下的社会现实的鞭挞也起着这一作用,但不应成为主要方向。对于中性的社会现实,也应加以积极引导,不闻不问会导致其滑向沉沦,无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
塑造美好现实。改造世界是人类的根本使命,这种改造有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之分,在精神手段中则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思维模式。文艺则是人们改造社会的一种精神手段,使用的是逻辑思维指导下的形象思维方式,具体而言是通过塑造人和事的典型来实现的。人和事的文艺典型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类型,社会主义文艺主要是通过美好人和事典型来塑造美好现实的。所谓美好人和事有三个层次:一是正面人和事,二是优秀人和事,三是杰出人和事。其中对杰出人和事的典型塑造对社会现实的积极作用最大,应集中力量为之。历史表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社会一旦有了光辉榜样,广大民众就会争先恐后努力学习之,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文艺塑造的美好人和事的典型,是一种精神榜样,对社会的发展也起着带动作用。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社会主义文艺对消极人和事的典型塑造所起的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反衬”作用来实现的,因而要处理好其与正面典型的关系。
总之,社会主义文艺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促其更好地反映、引导社会主义社会前进,创造出众多有血有肉的社会主义艺术典型,为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美好现实做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服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