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道理”

(2024-01-16 16:18:44)

浅谈“道理”

“道理”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诸如“大道理”、“小道理”等等。然而,什么是“道理”?它又是怎么来的?人们大多不太清楚。

“道理”一词,其实是由“道”和“理”两个字组成的。而把“道”和“理”作为概念来探讨又与中国古代的老子和朱子这两个历史人物有关。老子(李耳)和朱子(朱熹)都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都起过重要作用。老子在其名著《道德经》中对“道”进行过宏观论述,后来就成为一个重要哲学概念被人们记住并传承下来。朱子则在其“理”学中对“理”进行了专门说明,于是人们也就把它记住并传承下来。今人常说的“道理”一词就是由老子的“道”与朱子的“理”合璧而来,“讲道理”已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遵循。

老子的“道”与朱子的“理”都讲的是宇宙本原问题。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就是说,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源于“道”,并遵循“道”的发展规律。“道”是什么?他认为这是不能靠感觉来说明的,只能靠思维才能把握,所以他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同上第二十一章)朱子对“理”的说明倒是很明确,他说“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而“理”的根本则是“三纲五常”(《文集•读大纪》)。可见,他也是从世界本原的角度来阐释“理”的,但他所说的“理”主要是指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其张之为三,其纪之为五常”),不过他将“理”的作用范围无限扩大到了整个宇宙而已。

老子的“道”学与朱子的“理”学有一定区别:一是产生背景不同。老子的“道”学产生于春秋末期,那时中国统一的封建秩序尚未建立起来。而朱子“理”学则产生于封建秩序已经建立千年以后的南宋时期。二是哲学属性不同:老子的“道”学基本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而朱子的“理”学则具有客观唯心主义属性;三是功能不同:老子“道”学主要是说给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们听的,启示他们要遵“道”和守“道”,依“道”而行,这样才能达到称霸天下的目的;而朱子“理”学则主要是给皇帝以下的臣民讲的,要求他们不要有造反心理,而要遵守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秩序行事。

老子的“道”学和朱子的“理”学都在历史上起过指导和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作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但其也都有一定历史局限性:一是它们都反对变革,主张依“道”依“理”而行,批判“离经叛道”;二是它们都否定人的能动作用,强调“无为”和坚守“天理”,因而总体上都是反映当时统治阶级利益需要的思想,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并未起到重要作用。老子的“道”学和朱子的“理”学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一是老子“道”学主张的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服从客观规律要求的方法论思想可以为今人所借鉴,人们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惩罚,遭遇失败。二是朱子“理”学思想中遵守社会秩序的道德观可以成为今人的行为参考因为社会发展是一个有秩序的过程,秩序有横向秩序和纵向秩序之分,横向秩序要求民主和平等,而纵向秩序则要求领导和服从,而这两方面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必须努力做到和做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