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计于民”浅谈

(2023-11-19 10:35:38)

“问计于民”浅谈

“问计于民”是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决策理论中国化的重要原则。坚持“问计于民”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做出顶层设计和科学决策,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前进。

“问计于民”符合唯物史观的要求。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力军。人民群众的经验最丰富,能人也最多,故要获得真知识就必须到群众中去,拜人民群众为师。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第790页)正因为如此,毛泽东特别重视到群众中去做调查研究,并作为决策的依据,可以说,毛泽东思想的全部理论都是以从人民群众中得来的。“问计于民”也符合认识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民群众的实践则是革命和建设理论的基础。只有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加工,上升到理论认识,并据此做出科学决策。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路线概括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不断“问计于民”的过程。

“问计于民”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到基层群众中去问计。基层群众是实践的直接参加者,他们具有最直接的成功和失败经验,也知道具体事情应该如何做才能成功,因而是一切知识的真正源泉。共产党人欲真正为人民服务,就必须直接下到基层,直接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是问计于民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第一位任务。其二是听取专家的意见。对于决策者而言,专家也是“民”,不过是一种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民”。专家由两部分人构成:一是直接来自基层群众的专家,他们的意见一般是对基层群众意见的直接概括,因而显得更为集中。二是直接从事某项专业问题研究的专家,其意见更带有系统性、科学性。无论哪一类专家的意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客观规律性的要求,具有一定真理性,因而领导者都是必须认真倾听并加以研究参考的。

“问计于民”要遵循辩证法。客观事物是包含着矛盾的,群众的利益也是有差别的,因而人民群众的意见也不可能一致,而必然有分歧。领导者在听取群众意见时,要注意采取包容性态度,不能表现出偏好,尤其不能只听取自己喜好的意见,以避免片面性。二是在选择专家时,也不能只选择自己偏爱的专家,要选择有不同见解的专家,并让其充分表达意见,最后领导者再全面综合各种不同意见,根据客观实际需要做出决策或顶层设计。另外,领导者对于来自群众特别是专家的意见,一定要做辩证分析,不能盲从,须知领导者自身才是全面掌握客观情况并负有全局责任的人,因而也才是最终决策者。

由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因而实行决策时采取“问计于民”的方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样做可以集中群众智慧,避免大的片面性出现。此外,这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质所要求的,党只有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问计于民,才能做出有利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各项事业决策,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