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南斗瓢
南斗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842
  • 关注人气: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困难的一点学理思考

(2023-09-23 12:27:18)

对困难的一点学理思考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困难克服了,工作就前进了,困难不能克服,工作就前进不了。然则什么是困难?困难是怎样发生的?怎样才能克服困难?本文从学理的角度对此谈点看法。

首先,困难是一个人与世界的关系范畴。人与世界的关系内容很多,但基本上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方面。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一时难以达到预定目标,这就是遇到困难了。例如农业生产遇到种子、化肥、灌溉、机械等问题,难以达到丰收结果,这就是困难;工业生产遇到资金、原料、能源、技术、销售等问题,影响生产正常进行,这也是困难,如此等等。由此可见,所谓困难,本质就是手段与目标的矛盾,矛盾解决了,困难也就消除了。困难有两种类型:一是无法客服的困难,如永动机的制造即如此,二是可以克服的困难,绝大多数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困难与失败不是一回事,失败发生在过程最后,是一种结果,而困难则发生在过程之中,它可以引发失败,也可能导致成功。

其次,困难为什么会产生呢?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主观上的原因。人们脱离自身实际能力(手段不足)设定工作目标,往往会导致工作时出现困难。例如某农民不顾自己现有的种子、化肥、灌溉、机械等条件而把粮食亩产定为一万斤,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就必然会遇到困难了,故人们制定工作目标时,一定要从实际能力(手段)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和意志出发,否则一定会遇到实现目标时的困难,此外人们在制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标时,调查研究不够,对事物复杂性和工作艰巨性估计不足也是一种主观上的原因。二是客观上的原因。人们在根据当前实际制定出工作目标后,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意外的干扰因素而使目标实现遇到困难。例如由于农业生产遇到突发的水旱灾害导致实现产量目标的困难即如此,此外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客观对象发生变化也会造成改造困难。当然,人门在制定工作目标时,应当把对象的复杂性和各种不可抗拒的突发因素的干扰考虑进去,但由于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要想完全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

再次,当人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怎么办呢?这里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需修改和调整既定目标,使其更加符合主体当前实际能力状况。实际生活表明,人们在制定工作目标时,总是立足于当前实际的,但由于客观实际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往往会出现导致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坚持既定目标,就会造成失败,影响主体积极性。因而必须及时调整原定目标,以保证在新的现实条件下经过最大努力实现目标,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是经常会发生的。其二是尽可能创造主客观条件,特别要充分发挥主体积极性,群策群力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并付出一定代价实现既定目标,毛泽东说的“最后的胜利往往发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总之,困难是人类认识和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的情况,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走过来的,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不断发现困难,并设法战胜和克服困难。目前,我们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些困难有些是主观原因引起的,大部分是客观原因(霸权主义干扰等)造成的。但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必定能战胜这些困难,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