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与中国式现代化
(2023-09-25 11:59:54)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与
中国式现代化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著名的“四因论”学说,即万事万物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四方面原因作用的结果,这四种原因分别是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也可以用“四因论”来加以说明。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的质料因是我国的14亿人口和物质文化生活资料。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方式是现代化的基础内容,只有这一部分内容现代化了,才能为整个社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而以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为内容的上层建筑则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没有这一部分的现代化,整个社会现代化就缺乏有力保证;14亿人口则是现代化最为关键的内容,没有人的现代化,一切现代化都无从谈起,整个社会现代化也无动力。当然,我国14亿人的现代化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其中通过教育提高14亿人口的文化水平是基础,只有文化水平提高了,才能不断提高人口的现代化素质,并带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也是有着形式上的要求的,这个形式总的说来就是现代化。所谓现代化就是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达到当今世界先进水平。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有很多,但根据马克思的“劳动资料是生产方式的指示器”观点,可以把当今世界先进水平视为“智能机”的普遍使用。“智能化”是继机械化、电气化生产方式之后的又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而“智能机”则是智能化的“核心”支撑,它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还可以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更加获得“全面发展”自身的能力。当今现实表明,哪个国家的“智能机”水平高,使用范围普遍性广,则哪个国家的生产和生活的智能化水就平高,故当今发达国家大都把发展“智能机”技术作为领头羊技术,“中国式现代化”也必须把发展“智能机”技术作为引领技术加以重视,从小学、中学、大学的各个教育阶段都设法普及计算机知识和技术,为“智能机”的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总之,“中国式现代化”的形式因就是现代化本身。
再次,“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因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但人民群众是需要领导的,在现代社会中,只有以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共产党才能担负起领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可以得到空前的发挥,并克服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切困难,扫清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切障碍,从而创造出一切人间奇迹,胜利完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实现“全体人民共图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是有着明确目的的,这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在艰难痛苦中度日的时间太长了,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一百多年。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革命手段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翻身做了主人,苦日子终于熬出了头,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但由于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加之国外敌对势力的封锁打压,一时间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有较大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主义社会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又进一步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纲领正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确定下来的。它必定会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冲天干劲争取在这一目标的实现。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以14亿人口和物质文化生活资料为对象,以现代化水平为形式,以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奋斗为动力,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的的综合过程。只要我们把上述四个方面的现代化结合好,则“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的完成便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