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优势的几点思考
(2023-06-12 15:30:17)综合性大学优势的几点思考
世界上大学有两类:一类是由众多学科构成的综合性大学(如剑桥大学、北京大学、),另一类是单学科大学(如医科大学、农科大学)。与单学科大学相比,综合性大学有明显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便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相互启发思想,易于成就大师。历史表明,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特殊的观察问题角度,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而这些视觉和方法往往能给其他学科以极大的启发,促使其产生科学研究的新灵感和新思路,从而推动研究创新。而综合性大学则由于学科众多,可以为此提供方便有利条件。例如在文理综合大学内,文、理科研究者可以多听对方学者的学术报告而获益,在理工综合大学内,理、工科研究者也可以多听对方学者的学术报告而受启发。据科学家钱学森回忆说,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求学时就是经常去听其他学科教授的学术报告的,这使他产生过诸多创新灵感,对其学术研究影响很大,他晚年提出的“大师培养之问”也是就这一方面而言的。
其二是便于学校管理部门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调整教研资源,支持重点学科发展。综合性大学的教学科研资源大都十分雄厚,而这些资源都是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社会需要状况来分配的。由于各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会不断变动,时而是重点,时而又成为一般,因而管理部门在资源(主要是经费)分配上也要不断进行调整,而综合性大学则为这一资源调整提供了较为充裕的空间。如在一定年限内学校在经费上可重点支持A、B两个学科,在另外年限内又可重点支持C、D两个学科。这样就把发展重点学科与发展一般性学科兼顾了起来,有利促进学科整体的发展和更好服务社会。
其三是可为社会培养多方面人才。社会的发展对大学培养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但在需求量的方面又是不平衡的,有的学科需要的人才较少,达不到国家设专科大学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综合性大学就可以解决问题。因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人才培养在数量上是有限的,每年招收学生数量可视社会需要进行调节。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数量就可与社会需要量达到基本平衡,而不至于过多或过少。故综合性大学的设置可以更为广泛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单科性大学则难以做到这一点。
总之,综合性大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方面都是有一定优势的。国家应该给与充分重视。当然,综合性大学本身也有层次:有全科综合性大学,也有几个学科组成的综合性大学。国家可根据需要设置一定量的不同层次综合性大学。此外,综合性大学的设置应予单科类大学设置相匹配,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而灵活的大学体系,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