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2-05-13 12:48:13)“新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高质量
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确定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方针。然而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以为就是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的发展。
创新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力。发展是需要牵引力的。社会需要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牵引力,改革是推动发展的直接牵引力,创新则是引领发展的第一牵引力。所谓创新的实质就是发现事物的新规律,发明实践的新方法。创新发展就是以事物发展新规律为指导,采用新实践方法来发展。历史表明,任何真正的发展都从创新开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创新,它必将指引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结构特征。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搞好发展的各个要素之间以及各个阶段之间的内在关系,使其达到最优化。稳定、平衡、可持续是协调发展的三大目标。但要注意:协调发展并不是同时、同等发展,而是有先有后、有主有辅、有急有缓地关联发展,稳定是相对稳定,平衡是动态平衡,可持续是曲折地持续。事实说明,只有保持发展协调,才能达到发展目标,所以习近平同志说“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206页)。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特征。社会发展过程包含着社会与自然关系过程。社会发展在自然界容纳度之内进行就具有可持续性,而超出自然界容纳度则会遭受失败。所谓绿色发展就是使社会发展保持在自然界容纳度之内进行,防止自然界内在平衡的破坏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目前发展的绿色标准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碳达峰”和“碳中和”计划则是近年各国在绿色发展方面所追求的目标,更是中国政府所努力争取实现的绿色发展目标。
开放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环境特征。开放是社会系统的重要属性,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输入与输出则是开放的基本内容。历史表明,只有实行开放方针,社会才能在与外部环循环交流中获取营养而发展壮大,社会开放程度的高低决定着系统发展程度的高低。我国近几十年来国民经济的大发展与开放方针的实施有着直接关系,今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采取扩大开放的策略,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循环与国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方针则内涵着对外开放的内容,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可靠保证。
共享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因此,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必须把供人民共享成果作为最高目标。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无限多样化的,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也必须多样化。事实说明,只有供人民群众共享成果的发展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脱离人民群众共享需求的发展,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本质的要求。
总之,“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我们应当以此为指导,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