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归漏洞,指纹归指纹
(2013-08-15 11:21:46)
标签:
二代证先天缺陷无法注销杂谈 |
近日,刚刚完成12亿普及大业的二代身份证,突然惊爆一个“先天漏洞”——挂失后旧证无法注销,仍可正常通过机读验证程序,因而被大量倒卖用来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可能有人怀疑这是个谣言,但新华网转播了公安部的回应——将加大打击买卖、冒用身份证的违法犯罪的力度,并加快推进年初开始启动的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
上述回应没有否认漏洞的存在,而是转言“打击”和“指纹”,然而,这恐怕不能归为一码事。
一、漏洞是不是漏洞?
答案是肯定的。
身份证的基础使用包含两个环节:一是验证,二是验人。验证是为了读取证上的身份信息,而验人是为了核对人和证的一致性。在一代证时代,这两个环节都必须人工完成,而升级到二代证之后,由于内置了智能卡芯片,验证环节可以通过机器去读取,而验人环节仍然需要人工来完成。
作为完全明文打印的实体卡片,一代证天生就做不到“注销”,所以也就不存在“无法注销”的漏洞,所以虽然自一代证时代就存在冒用问题,但这只能归咎于技术局限。
而作为内置数字芯片的智能卡,二代证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注销”,但却未能做到,因而被视为“漏洞”。并且作为承载重要功能的电子卡片,也应当具备“注销”功能,好比银行卡那样,这不是一个很难想到的问题,因而更被视为“低级漏洞”。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漏洞。尽管二代证被诟病为“技术含量不高”,但技术含量再低的智能卡,实现注销功能也是毫无问题的。问题在于整个系统没有考虑或预留实现注销的方式。目前绝大部分读卡设备只考虑了脱机验证,不能联网,因而也就无法进行信息比对。现在如果想补上这个漏洞,我们手里的二代证其实是不用换的,但所有的读卡设备必须升级,这个费用也相当不菲。
在二代证设计诞生的十年之前,实际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却未能考虑联网验证,哪怕预留一些技术措施,也不至于今天上来就说是无法弥补的“先天缺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失误。
二、漏洞是漏洞,指纹是指纹
补录指纹信息,是另一个问题,它并不能补上“无法注销”的漏洞。
采集指纹可以提升的是“验人”环节,机器核对指纹比人工核对脸庞具有更高的精确性,但它对“验证”环节并无改变,旧卡仍然可以顺利通过机器读取,因而仍具备冒用的空间。
除非重大事项,不可能在所有应用身份证的环节都配合指纹比对,也无此必要,否则我们刚刚得到的刷卡出票乘车等便利就会失去,用过的人都知道,读取指纹是很慢的,而且不保证每次都成功,要是这么麻烦的话,还不如退回一代证时代。
我们并不害怕采集指纹,那些户口和房子太多的人才会害怕,它的确能提高重大事项的安全性,封杀一部分涉证违法,但也可能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催生完全自动化的验证和验人流程,将来如果有人想蓄意作案,他不但会偷去身份证,还可能会剁掉你的手指。
尽管如此,我们也并不反对采集指纹,但它真的补不上“无法注销”的漏洞,这是两码事。漏洞所带来的危害可能会缩小,但仍然存在,也许无法在银行开户了,但犯罪分子拿着你丢失的旧卡到处坐车、住店、杀个人贩个毒啥的,也够你喝一壶的,不可能在这所有环节都刷指纹。
三、打击归打击,漏洞仍然是漏洞
公安部回应加大打击涉证犯罪力度,但打击归打击,自一代证时代就一直在打击,而涉证犯罪从来没有禁绝。这无法打消人们的担忧,也跟验证体系自身的安全性是两码事。
你可以继续打击,但漏洞不能放着不理。二代证已经注定是一个自动化的时代,传统打击鞭长莫及,就好比网络时代不可能指望抓捕黑客来保障安全,你必须保证自己设备起码的安全性,及时打补丁、补漏洞。
漏洞仍然是漏洞,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正视,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四、有没有人担责?
现在看来,弥补无法注销的漏洞仍需通过联网解决,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可行性已经很高,也并不昂贵,唯一昂贵的可能是大量读卡设备的更换,但这笔钱不花不行,谁叫当初没有预留,如今只能为失误买单。
也并不存在什么系统风险,公安部门只需要开放关于证件版本的信息,而不是整个数据库。类似这样的借口在十年前都已经不能成立的。
绝不是受制于任何安全或技术原因,而只能说是研发者不够水准的失误。
耗资千亿、耗时十年的二代证工程刚刚完成普及,12亿人领到新卡,无数配套设备已经上岗,就爆出这样不太高级的漏洞,实在令人失望。我们原以为,如此国家重点工程的研发团队,应该都是人中翘楚、业界精英。
有没有人出来做个详解?
文/纸上建筑
2013年8月15日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