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纸上速评
纸上速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435
  • 关注人气:1,5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廉价公交为何就不能有“可持续性”?

(2013-07-16 09:52:44)
标签:

北京地铁公交涨价

杂谈

享誉全国的北京公交低票价,原本是为了废除“月票”而推行的过渡措施,却意外地成为给政府赢来最多名声的“惠民政策”,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了8年,在众口赞誉之中几乎已被默认为一项永久性制度,不想它居然要走到尽头了。

——中国广播网报道:北京地铁公交明年可能涨价,交通委有关负责人证实相关调研正在进行中。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表示:涨价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

回顾当初,这项“惠民政策”其实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今天完全相反,十年之前北京公交奉行冠绝全国的高票价,从市区到市区的一张票撕去近十元人民币稀松平常,往往把外地游客惊得目瞪口呆。与此同时却又存在着数量庞大的“月票”一族,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企事业单位职工,每月几十元即可无限次乘坐公交。巨大的价差使月票成为黑市上的热宠,转让价格高达数百元,职工退休了月票也不会退休,数量只增不减,而月票造假也极为泛滥。

这些乱象不仅令高票价的公交系统赚不到钱,还背足了骂名。

于是2006年市政府决定废除所有纸质月票,公交IC取而代之为了不引起民怨,对IC卡乘客实行低票价政策,这就是全国艳羡的0.4元乘公交的由来——当时的市领导表示,不以降低政府补贴为目标,而且要持续增加投入,要把公交当成公益事业来办。

在“公益”了8年之后,回音落尽,相关部门又重新念起了“市场经”——有“业内人士”说,公交公司年年亏损,政府财政连年补贴,因此这种低票价没有可持续性,涨价是早晚的事。

若是只从“业内人士”的角度看,的确没有“可持续性”,因为总得依赖补贴,而公交公司永远也发不了财——要这么看的话,所有的公益事业都没有“可持续性”,它们无一例外都得依赖外界支援。

但公益事业并没有“早晚”死掉,相反越来越兴盛发达,原因在于,尽管做公益不符合“市场原则”,但它符合人类整体发展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一词来源于环境命题,对于社会整体利益来说,环保就是最大的可持续性。在城市交通方式中,最环保的除了自行车和步行,就是乘坐公交。如果从环境角度出发,应该千方百计把人们吸引到公交系统上来,低廉票价就是得力措施之一。

有人认为低票价造成公交太挤,因此反而倾向于涨价,这个想法是错误的。拥挤主要集中在上下班高峰,在这个时段都是刚性出行需求,涨价并不会把他们撵走。况且你把他们撵到哪儿去?城市这么大不可能走着,转而去开私家车岂不更加剧拥堵,更加剧环境压力?

正确的解决思路应该是增加运力,改善管理,保障公交车路权等等,而不是把乘客撵下车。相反应该千方百计把他们容下,并设法提升舒适度以吸引更多的人放弃自驾车,公交自然而然就快了,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件事上花点钱,可能比汽油涨价摇号限号之类的方式更能有效达成环保目的,从而实现最大的“可持续性”。

经济上也并非没有可持续性。虽然政府在年年补贴,但财政收入也在连年递增,随便卖一两幅土地可能就够全市人民坐一年公交的,在其他项目上的大手笔投入也屡见不鲜,绝不至于为了补贴公交要到挖肉补疮的地步,把钱花在这项惠及最多数平民的公益事业上,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分段计价”的方案,我倒是谨慎赞成的,毕竟享受公益服务也要讲究成本原则,以期对所有人公平,但是希望它不要成为变相涨价的借口。比如地铁,我支持起价降为1元,然后根据里程在13元内浮动,平均票价仍为2元。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继续把乘客吸引到最节能环保的交通方式上来,微调以提升公平,而不是为了扭亏为盈。正如8年前市领导所言——不以降低政府补贴为目标,而且要持续增加投入,要把公交当成公益事业来办——希望这句话的余音能够继续回响,政策也要讲究点“可持续性”。

城市管理也很不容易,任何花钱的项目都逃不掉千夫所指,而这项误打误撞而来的“全国最廉价公交”为北京赢得的声誉,却比其他任何政策或工程都高,作为一个将民意支持视为考量的管理者,不应该轻易放弃。

/纸上建筑

2013716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

纸上建筑微博:http://weibo.com/u/10985122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