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镇街如何吃掉了一个香港?

标签:
接待费三镇街杂谈 |
是人都要吃饭,从平民到总统概不例外,这是一个绝对普世的真理,所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会产生公务接待费,并非我国独有,区别只在于数目的大小。
2010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美,奥巴马总统曾招待过他一顿汉堡薯条的午餐——不要以为汉堡里夹着鲍鱼神马的,就是美国老百姓天天吃的普通汉堡,他俩兴致勃勃的到达快餐馆时,店方都来不及清场,在一群美国瘪三众目睽睽之下挤了个位置,就开始边嚼汉堡边聊,也不怕泄漏了国家机密。
我国自古乃礼仪之邦,不太能接受如此简约的待客,你这么招待老毛子可以,若是这么接待我国贵宾,回来跟你断交。
香港特区乃同文同种之地,文化一脉相承,接待方面的基本礼仪还是懂的,作为国际大都会,每年造访的内宾外宾着实不少,香港政府都会以礼相待,那么每年产生的公务接待费用有多少呢?——2011年是500多万港元。
回到祖国内地,各级政府历年来的公务接待费用,一直是一个迷。直到近年来应舆论要求,和中央的指示,才逐步公开了。然而不晒不要紧,一晒吓神经。
——4月底广州市下属各区县晒出了年度三公经费的账本,其中“公务接待费”一项,从化鳌头镇125.5万元、良口镇187.6万元、白云区同和街道办事处109万元……兑换成港币的话,这两个镇加一条街,就吃掉了香港政府一年的接待费用!(南方日报)
其余公务接待费比较少的镇街也普遍在几十万元——镇和街是基层的政府机构,广州市镇街一级的区划有一百多个。
“同和街道办”不过40个在编人员,一年竟然吃掉了109万,算上节假日无休,平均每天要吃三千块!——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质疑道:纳税人的钱是怎么被吃掉的?都“接待”了哪些人?都说接待是生产力,这么多接待费用究竟产生了多少生产力?
这一质疑,同和街道办立即改口,说是统计口径的问题,把出租屋管理、环卫工加班、综治维稳、信访处理等等活动的餐费都算在接待费里了,真正的接待费实则为32万!
不解释还好,一解释把我们吓到了,原来这一百万居然是被清洁工们给吃掉了?——韩志鹏委员闻讯后不由得感叹道:这条算术题做的精彩!
吃掉了187万的良口镇解释的要棋高一着,说接待领导吃掉的其实不多,穷乡下没有好饭,一桌10个人也就吃300块,这大头还是花在每年举办的杨梅节、番薯节等,邀请来的嘉宾总要赠送些土特产,也算在接待费里。这种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惠农”,推广本地农产品,比如以前农民种番薯卖8毛,搞活动以后能卖2块5。
——这道算术题做的更精彩!原来这接待费还真的能产生“生产力”!传言不虚啊。
可是为了一斤番薯多赚1块多钱,竟花出去187万,至少得卖一百多万斤番薯才能回本——这狂送“土特产”花掉的巨款到底值不值?
服了。
吃得精彩,解释得更精彩。——三镇街吃掉一个大香港,还吃的有理有据:不是喂给了清洁工,就是为了给农民创造“生产力”。
领导们苦啊,实际才吃个小头,却背着好大的骂名——10个人300块,连瓶酒钱都不够,顶多也就开瓶汽水——前一阵子某香港议员狂叫“酒浓于水”,是不是无耻的造谣?
“接待也是生产力”——有了良口镇的现身说法,我们算是信了。三个镇街就吃掉一个香港,广州一百多个镇街得吃掉几十个香港?按照这投入的力度,得吃出来多少“生产力”?最保守的估计,广州也得创造三五个香港的GDP吧?
有吗?
文/纸上建筑
2013年5月8日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