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陈淮的“泡沫论”
(2009-10-22 11:16:33)
标签:
陈淮畸高房价杂谈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先生最近的一番言论引起民众的关注,笔者也来凑个热闹,对陈主任的发言做一些点评。
1.陈主任表示,不论短期计划还是“十二五”规划中,没有包含“二次房改”,相关言论纯属谣传。
这当然没得说,在中国谣传多的是,现在最接近政策核心的官员出面澄清,我们只能相信“二次房改”是媒体的捏造。而实际上,笔者也不认为还会再有什么房改,我们的房改已经完成,国家无偿分配住房已成为历史,公民住房已经成为价格高昂的商品,国家的财政收入虽节节上升,也决没有能力为每个公民的房子买单,二次房改往哪里改呢?这务必要请民众放弃幻想。
2.陈主任认为:“中国的房子正在越盖越结实,没有什么泡沫,如果有泡沫那也是为节能而用的空心砖。”
大家说的泡沫,应该指的是房价,陈主任把“泡沫”何“空心砖”联系在一起,难以理解,这两个东西无论如何也没什么相似之处。对照上下文,猜想主任大概指的是为节能而使用的“塑料泡沫”吧,不过要提示陈主任,这层东西叫做“聚苯板”,是目前节能规范要求建筑外墙必须敷设的一种保温材料,“泡沫”是无知草民的叫法,作为专业人士,不应该这么说,尽管它们很像。
另外,“中国的房子正在越盖越结实”不知指的是哪里,民众的感觉似乎恰恰相反---上海的“楼脆脆”未出娘胎就仰面摔倒的尘埃还未散去,被自家墙上大理石掉下来砸死的5岁幼女还申冤无门,老百姓一拳就能打穿墙到隔壁的“酥皮”房子刚开始修缮,一场雨后就发现自家住宅成为“比萨斜楼”的居民还在莫民奇妙......民众仅仅今年以来就听说了太多关于“房子”的古怪事情,不知哪一件能证明“中国的房子正在越盖越结实”?
3.陈主任认为:“当前媒体的报道中充满了自己造的概念,『拐点』这个词媒体从始至终都在错误应用,在数学意义上从上到向下的转折不叫『拐点』,而叫极至点。”
这个陈主任指摘的对,媒体的确用词不准。在数学上,“拐点”的含义是曲率的改变而未必是方向的改变,由单边上升趋势转向单边下跌趋势的转折,才叫“极值点”。媒体不仅长期以来“谣言惑众”,而且把“值”都输入错了,理应提出严厉的批评。
其实很多评论人士所提的“拐点”,意思就是“极值点”。实际上我国房价在近几年来已经“拐”了很多次了,只是略微改变了上涨速率,而持续上涨大趋势从未改变。现在评论人士议论和预测的,都是这个几乎年年翻倍的上涨趋势何时到头,何时到达“极值点”,不知陈主任的看法是如何?这才是重点。
4.对于明年房价走势的预测,陈淮举例说,“预测房价的变化就如同人这辈子肯定会感冒,但是医生无法告诉你哪天得感冒一样,房地产的价格肯定会有上升和下降的转折,但没有一个专家能告诉你哪天房地产的价格从上升转为下降。”
看来,专家也同咱老百姓一样,没本事测出房价的“拐点”,陈主任无疑是最高权威的“专家”,尚且如此,这提示老百姓万勿相信任何“专家”的关于房价的预测,或是忽悠。这同股市中不要相信任何“股神”对大盘的预测是一个道理。
但是,陈主任强调“房地产的价格肯定会有上升和下降的转折”,这说明最高级的专家也认可房价应该遵循客观规律,不会永远狂涨下去,那么在中国股市经历了数次生死轮回的同时,中国的房价已经连续暴涨了十年,距离这个“转折”还有多远呢?
5.对于明年房地产政策的预测,陈主任的口气有点不太耐烦:“明年还要出什么样的政策,不仅我不知道,温总理也未必知道,就像问医生你们医院有什么药?医生会说我们医院什么药都有,但我不知道你明年得什么病,所以我怎么知道明年吃什么药呢?”
中国的房价已经连涨了10年,连金融海啸都没能撼动一分,目前多个特大城市的房价都已超过2万,月薪1万以上的高收入白领都已经无法负担,更无论工薪百姓。09年以来房价炒作之风更是蔓延至广阔的二三线城市,很多地方的房价租售比都超过1/1000,按照当地收入,大部分老百姓要近30年不吃不喝才能支付一套房子。
面对这些情况,作为最接近决策层的最高智囊专家,却“不知道你明年得什么病”,所以“明年还要出什么样的政策,不仅我不知道,温总理也未必知道”!
那就是说,现在的病,今年不看,明年也更不会看,因为“不知道得什么病”---作为深受房价所困的平民百姓,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呢?
草民拙浅,望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