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拯救环境的方舟

(2007-11-27 16:57:20)
标签:

时事评论

分类: 杂文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会质疑,一向被视为污染源头的城市如何能够拯救环境?本文将简单的论述这个原理。

 

对于只能提供有限资源和土地的地球来说,城市是人类最为经济的生存方式。当地球上只有数百万人口的时候,土地和资源不是问题。但在人类拥有了50亿人口而且都渴望过上舒适便利的生活的时候,原本属于所有生物物种的土地变得极为紧张。没有像人类这样拥有高等智慧以及生产能力的其他物种,也没有办法像人类这样以城市的形式高密度生存,它们生存的唯一依赖是土地,而且是没有人类打扰的大片土地。如果人类不留给它们土地,那么再如何周到入微的保护和圈养措施都不能避免它们走向灭亡。而它们,包括动物和植物的规模存在,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环境的保证,即是维持人类也能健康生存下去的保证。五十亿拥有改造自然能力的人类,假如均匀的撒布在地球上生存,必然会使大量其他生物彻底失去生存的机会。因为人们不再是几万年前与其他生物竞争互有输赢的人类,人们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在生活的区域周围,狼虫虎豹一定会被消灭殆尽,进而其他动植物也会逐渐被消耗。人类已经知道这样会毁掉一切,但是或快或慢,这样的趋势未曾改变。


数量极大的没有高等智商的生物以自己的生老病死、循环代谢,使这个星球的物质环境维持平衡。假如数量减少到一半,这个平衡一定会失去。现在这个平衡正在失去,尤其在中国。


在google地球上可以看到中国的卫星影像图,整个东部人类生活的区域密布,几乎已经没有不处于人类操纵的土地。可以确信在这大片的土地上,自然状态的虎狼猛兽是不存在的,而其他并非对人类有威胁的物种,由于平衡和循环的破坏,也大量无法生存。人类生活比较少的地方,只有西部的沙漠和戈壁,然而在那种环境下,其他生物物种也极为有限。在植物丰富,环境湿润的东部,具备大片的自然状态的土地,其物种的繁衍和茂盛才能逐渐的改变环境,进而影响到西部荒凉地带的生态状况改观。但是目前东部的环境状况自身难保,戈壁和沙漠正在向着东部土地侵蚀。人口密集的东部,没有一口干净的空气和水,污染已经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在城市和乡村零散、局部的植树造林并不改变整个状况。具有循环代谢、改善环境功能的必须是大片的、长时间不被打扰的森林生物圈系统。但是在东部,这样的大片区域是不存在了。人类的扩张已经损毁了所有的原始生物圈。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乡村方式的侵蚀。乡村人均占有的土地是城市的很多倍,人口增加之后,为了生活,会开辟新的土地,以开荒定居等形式,蚕食了原始林地。其土地利用的方式,是非常粗放的,就像直接把树木砍伐来烧火的能源利用方式一样,相对于城市的集中采暖,效率极低。但是大量的资源和土地使用并没有带来像城市这样的舒适和便利的生活。乡村的人士仍然渴望城市。


因此把乡村居民绑在土地上,以户籍手段阻挠他们进入城市定居的政策是极为不利的。这种政策虽然维持了城市的暂时的光鲜漂亮,但是整个环境在急剧的恶化。因为乡村居民会设法取得像城市居民那样的舒适和便利,比方说把空调、暖气和汽车引进乡村。那么,乡村也处于尾气和污染物的笼罩之下。由于乡村能源利用的粗放,得到同样的舒适便利,环境代价是城市的很多倍。早些年,城市居民到了乡下,会对那里人说,这里虽然不方便,却有城市享受不到的干净空气。但是今天,情况已经不同了,乡下的环境状况可能比城市更糟。


乡村居民无法进入城市的大企业就职,就会试图在本地建造自己的乡镇企业,由于零散和不成规模,以及技术的限制,简直就是环境的杀手。你如今乘坐铁路客车,在河北石家庄一带沿线,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乡村地区都因为当地的工业而笼罩在可怕的污染之下。回到北京,你反而觉得空气才干净一点。乡村已经不再是城市的“绿肺”了,也许恰恰相反。


由于乡村人口密度相对稀少,在造成明显的环境灾难之前,人们对空气和土壤的污染并不敏感。另外由于对发展的渴求,大量兴办乡村企业,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简单资源攫取类型为主,由于是分散、个别决策的,对于环境代价意识不到。但是所有村庄都一哄而上开展类似的工业之后,其合力足以急速摧毁生态环境。


城市会是另外一种情况,首先,由于人口密集,平均知识程度高,人们对生态变化比较敏感,促使大型企业注重环保处理和循环利用。所有企业和机构都在监督之下,环境措施师出有名。因此,与其鼓励或坐视乡村居民留在本地,以那种迫不得已的方式致富。不如吸引他们来到城市寻求就业机会。若非政策的藩篱,这其实也是自然的趋势。


就业并不是终点,应该最终吸引他们定居下来。拥有商业、娱乐、医疗等各项便利设施的城市的吸引力毕竟还是很强,人们的各项活动都可以在非常经济的距离之内得以解决。成规模的水、暖、电、气等市政设施所带来的舒适生活也大大超过乡村。


当尽可能多的人口在城市定居之后,大片的乡村土地山林可以恢复为自然状态,加以适当的保护措施,并不需要多做什么,自然生物圈就会逐渐繁荣起来。


有报道称南北朝鲜国境线上的区域,由于五十年来没有人类活动,其生态系统恢复为原生状态,物种非常茂盛,连很多别处已经灭绝的物种在这里也出现了。


的确如此,不住人的房屋只要放在那里几年,草木和生物就会在缝隙生长起来,几十年之后,房子几乎被生物分解殆尽,成为新的生物乐园。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很强的,它只是需要静静的时间和空间。


人口集中在城市,广大的郊野乡村还给自然。城市人闲暇时,可以郊游的方式再度拥有美丽的山川林野。即便呆在城市,由于周边被大面积的绿色环抱,其空气质量也无可挑剔。大面积的绿色国土恢复了制造地表和地下水的能力,城市的水荒不再是难题。城市会变得更加美好,更有吸引力。


城市化是有利于人类和地球的大好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