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萨斯费:仙境的入口都有什么?

标签:
瑞士瓦莱州萨斯费旅游 |
分类: 张看之瑞士一家亲 |
北京这几天酷热,一副晒死人不偿命的架势,让人满心想要找一个地方去避暑——
于是,想起了瑞士,萨斯费。
萨斯费saas-fee这个名字,对于很多想去瑞士游的中国人,可能是很陌生的吧——起码,远远比不上马特宏峰脚下的采尔马特那样出名。
第一次知道这地方,是参加瑞旅“瑞士一家亲”活动并最终入选的新闻发布会上,瑞士几大地区的旅游局老总悉数到场(我们会不会成为媒体追逐的目标?)祝贺,其中一位,就来自萨斯费。
西蒙(这西蒙不是我粉的那个西蒙哦)从小生活在萨斯费,他爷爷在世的时候,萨斯费已经是欧洲旅游胜地,这个小小的冰河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此登山、滑雪、度假——对于一个深藏在阿尔卑斯山脉之中,27条冰河纵贯而下直到村里的小地方,这是不是好事?有旅游者,就有收入,就有机会……西蒙的爷爷们却不这样想,他告诉西蒙,萨斯费是我们世代的家园,无论因为什么,都不能把自己的家园破坏。于是,几十年前,萨斯费的居民就定下一条铁规:燃油机动车辆,永远禁止入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不例外。这条规矩,一直坚持到现在,当年的西蒙,已经成为萨斯费的旅游局长。
看到这样的停车场景,就知道萨斯费不远了。
在这里,人人都受欢迎,除了你的车。
萨斯费的低碳环保,不止在于禁止燃油机动车同行,看这家,他们的能源是靠太阳能供给。
从这几张照片能看出萨斯费的险峻地形——它完全在阿尔卑斯山的包围当中。
萨斯费的建筑,几乎全部是传统木制房屋,毗邻而建,一旦着火,车辆不能通行,怎么办?这个问题,pony在那里时,当面问过西蒙,他说,我们用直升机。
这样一个地方,怎能不吸引我们过去,即使要坐火车倒汽车,翻山越岭?
我们到萨斯费,是去观看当地的母牛决斗节,巧的是,那一天正好是决赛。——不过,这个,等有时间另起一篇再说。着急的可以先看录像:瑞士之行完整视频
先来逛小镇。
这是八月初,看看我们一家三口的着装——我和tang穿的都是抓绒啊。背景中的白色,就是著名的阿拉林雪山。第一眼见它,我就想,如果说,人世间真的有路通往仙境,阿拉林这里,一定有个入口。
清晨,走在萨斯费的路上,神清气爽这样的词语,用起来都显俗气,那种感觉,真能使你立下决心,遁世远行。
很多犹太人,愿意选择来萨斯费度假,这里专门有他们的礼拜堂。(萨斯费不是禁止燃油机车进入吗?他们身边的白色小车,是电动垃圾清运车)
清晨,每每能看见他们穿戴如此虔诚前往礼拜。
我们起得早,所以能看到在这个号称阿尔卑斯山明珠的小镇的那些隐秘的光彩。
这位瑞士婆婆的头巾上,有鲜艳的太阳花图案,看她缓缓走过清晨的萨斯费街道,不知为什么,心里就有一种回家的温暖和熟悉。
pony和老婆婆,正好背道而行,对于萨斯费,来过一次,你只能算是过客。
踯躅前行,恰恰是瑞士某些小镇的真实——年轻人,耐不住那份寂寞。
萨斯费的民居很多都有百年历史了,无论全世界谁人来此滑雪、度假,这里的人,居家生活,还是朴实、安静到让人不忍打扰。
在萨斯费,家有时可能是这样的——回去时,穿过幽幽小巷……
无论你走多远,家的窗台上,永远有鲜花和国旗在等你,虽然这个家,其实只是个小餐厅。
空无一人的街道旁,各类店铺林立,大多和户外、滑雪有关,很多店铺是不锁门的。
这家小饭馆如此精致,也许主人只有兴致招待三两知己。
这家旅店有很可爱的花园,无论是房客还是游客,都可以随意坐。
萨斯费海拔高,这里的植物很有高山特色。
这是我们住的酒店后面的儿童乐园,里面居然有一片菜地,种了很多新鲜蔬菜,不仅可以供给孩子们吃,孩子们还可以自己来劳动、收获。
这里的菜都长势喜人。
不过,pony小同学此刻无心做菜农,他正向萨斯费的一个圣地走去。
是谁发现了萨斯费这颗明珠?
就是他——百年前,是他第一个把英国人带到这里,开启了萨斯费地区的登山、度假新纪元。
不远处是萨斯费著名的教堂——我没有记它的名字,因为我想,纵使在一千座教堂里,
凭它背后的雪山,我也时刻能记起。
在这样的教堂里礼拜、祈祷,是不是上帝更容易听得见?
萨斯费的宗教气息随处可见——这个十字架很有意思,受难的耶稣四周,满是钉锤之
类的工具,而且色彩异常艳丽,最顶端,站着的,居然是一只公鸡。
想来,萨斯费的原住民,应该是极其注重手艺靠自己双手谋生的劳动人民,生活在冰河村,
条件艰苦,所以,自然要有光明的心态、顽强的意志,应对大自然的挑战。
看见枯树干下那丛鲜花吗——瑞士人很为自己的国家骄傲,这样的小角落,他们也不忘插上国旗,而更难得的是,即使有郁郁葱葱存在,老去干枯的,也有自己的位置。
路边有一家手工店,卖些手工刺绣的手帕、桌布、窗帘,叫人迈不动步。卖什么,其实不重要,只看那一朵朵的手工丝制的太阳花,店主那份对于生活的爱,盛开得如此灿烂、坦然。
还有这只土拨鼠,趾高气扬地站着,一副“劳模”形象。是什么,让它如此“骄傲自满”、精力十足?
原来,是这么多美味!
这么多的“肉”,叫不上名字,分不出吃法,但是,在土拨鼠看来,都是一样的吧?
在这样的小镇上散步,路永远不觉得远。
但,你会稍稍有点喘——萨斯费海拔很高,如果要坐缆车上阿拉林雪山,3500米时,高原反应有时会突然袭来——那种感应是什么样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