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作文之:如何避免陈词滥调?
(2010-05-04 10:26:32)
标签:
小学生作文春天的发现指导陈词滥调教育 |
分类: play作文 |
pony写过一篇作文——《春天的发现》,只写了两段,一是累了,不愿多写,二是他有自己的主意,他不觉得,多就是好。
我事后想这两点,无意中却真的是写作的要义。
现在学校里一旦留写作文的作业,大人孩子都难得安生:一是占用时间太多,一篇作文,孩子从构思到写完,没有个把钟头,似乎不行,写作文是真累;二是怕不符合要求,得不到“优”事小,退回来再改那简直是折磨,所以,无论如何,字数首先得够。
其实,写作这件事,最怕为写而写,写得啰嗦。
pony开写这篇作文时,我在一旁看自己的书,一共说了两句话——
“想一想,今年的春天和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最近回家在路上都发现了什么?”
其实,我也有忍不住想多说的时候,挡不住咱是科班出身啊!但是,pony坚决地制止了我——
“我自己写。”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从《春天在哪里》这首歌进入写作,是他自己的坚持,他边写边唱,我觉得他是真爱这首歌的歌词,而私下里,这样的进入,很符合情境。
“今年的春天来得有点晚”,这是事实,也是今年不同于往年的地方,人们盼望春天,确实盼得心急。
“随着轻快的歌声,我冲出家门去寻找害羞的春天。”他用歌词开头,我一直担心的是后面没有叙述的呼应,那样的话,再好的开头,也是陈词滥调。“害羞的春天”,本来我以为他会用已经俗得不能再俗的拟人化说法——“春姑娘”,结果,他没用。他说,“什么春姑娘,就是春天嘛!”(这篇作文交上去后,老师批改时把“春天”改成了“春姑娘”。)
“门前的草坪依然干枯一片”,门前的草坪就是我家门前的草坪,他们就是那个样子,这个“干枯”是课文里来的,现学现用。
“可是要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小绿芽从地下钻出来。”他说的就是实话,前一天放学回家,他在路边弯腰看了很久,找到了那几丛小草。当时他很兴奋地指给我看,说,妈妈,你看,草都绿了!“芽”这个字,是他新学会写的。
“路边的柳树发出点点嫩芽”,这是他告诉我的,我并没有看见。他说,早晨坐班车,从小区穿过,远远看去,柳树上好像有点什么东西,走近去看,哦,原来是发芽了。所以用“点点”,用“嫩”。
“这是我的发现”,他马上结尾,不想多写。我曾试着想引导他再写写别的东西,比如,“人有什么变化?”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其实,是没有什么,人们还穿着冬装,春天的气息少得可怜。原来第一稿他用的是“这就是我的发现”,一个“就是”,明明白白地看出来,他厌倦于“无中生有”,绝不想干。抄写时,他去掉了“就”,留了一个余地。
“说明春天要来了”,这一句,是后来往作文本上抄写时,他自己加上的,他听了我的建议,知道结束不能太“蛇尾”,但这样的一句结尾,我是没想不到的。天气忽冷忽热,今年的春天来得太晚,但,终究,春天是要来的,所以他一点不含糊,就说“春天要来了”。(老师批改时,将“要”字去掉了,改为“春天来了”,一字之差,意思迥异。)
这篇作文,不是老师喜欢的那种风格,字数少,没有这样那样的比喻、拟人等等修辞描写,没有野花、蜜蜂、蝴蝶、小河什么的。我拿给很多人看,他们都惊讶于他的客观和简短截说。
这篇作文,让我有三点窃喜——
一,他自己写,不用别人告诉;
二,基于生活实际,不虚夸,不泛滥,能用朴实的话,说出最大的精彩;
三,知道听取意见,写完会改——(改得好坏暂不论,知道改,就能进步)。
孩子写作,最重要的是他的眼光、思考和语言属于他自己,他可以写得少写得不好,但千万不要鼓励他为了那个“优”胡编乱造,认可、夸奖他的陈词滥调。
我们生活的环境还是太单调,自然本色很少,除了小草、柳树,他看不见太多。他曾经对我说,“其实,草坪后面的灌木,也有小芽,要开花了。”我鼓励他写,他说累了,不想写,你要看的话,我带你直接到草坪那里去。
今年踏青时,我也要去找找“春天的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