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交易
(2012-12-20 11:15:08)
标签:
杂谈 |
市场上一些投资者往往并不以证券的基本面作为交易基础,
而是依靠市场过去走势来制定交易策略,行为金融中将这类交易者称为反馈交易者。其中正反馈交易者相信市场趋势将继续,
市场上涨时产生“持有更多效应( hold more effect) ”, 在市场下跌时则加速卖出, 即所谓“追涨杀跌”的交易策略;
而负反馈交易是指逢低吸呐,
逢高抛出的反向交易行为。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讲,投资过程反应了投资者的心理过程,由于认知偏差、情绪偏差等各种偏差的存在,最终导致不同资产的定价偏差,而资产定价偏差就会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这种资产的认识与判断,这一过程就是“反馈机制”。由于正反馈机制的存在,在市场势力操纵或是羊群行为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可能会形成价格泡沫,17 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热潮、18世纪的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英国第一次铁路风潮以及20 世纪20年代美国股市泡沫和本世纪初的网络股泡沫都是正反馈机制的结果。
国内的研究方面,邹昊平等( 2000)发现在造成上海股市异常波动的因素中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占总影响的46%, 政府的政策性泡沫事实上已经形成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噪音 , 加上证券投资基金在收集及分析政策上的优势, 造成了积极反馈行为的盛行。蒋美云( 2003) 通过研究1999 年1 月至2002 年5 月共792 个交易日的日周转率认为, 我国现阶段投资者还是遵循追涨杀跌的正反馈交易策略。李少平、顾广彩(2007)发现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 负面消息比正面消息能引起市场更大规模的波动。更为重要的是,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明显的正反馈交易行为, 正反馈交易是影响我国证券市场报酬的一个重要因素,比较有意思的是该文发现正反馈交易行为在市场上升和下降时是不对称的, 在市场下降时正反馈交易行为远比市场上升时明显(熊市出大阳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