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为金融学的起源

(2012-12-19 09:52:54)
标签:

杂谈

整个文献介绍先从行为金融学开始,也许行为金融学可以帮你解释一些你为什么亏损或者盈利的原因。

文献介绍第一部分按照设定先介绍相关的知识脉络,另外durrny做了个文献综述,不过是英文的,我看了一下,写的还不错,随后我会发到网上共享,有志这方面学术研究的可以参考一下。

20 世纪50 年代Von Neumann 和Morgenstern 从个体的一系列严格的公理化理性偏好假定出发, 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 发展了预期效用函数理论。Arrow 和Debreu 将其吸收进瓦尔拉斯均衡的框架中, 成为处理不确定性决策问题的分析范式,基于以上思路随后发展出来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CAPM) 、套利定价理论( APT) 和期权定价理论( OPT),这些理论至今仍然广为应用。

以理性人为基础的分析范式在现实中当然是遇到了诸多问题,宏观经济学大牛凯恩斯早期就提出了所谓animal spirit:强调心理预期在人们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决定投资者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 投资者是非理性的,证券的价格决定于投资者心理预期所形成的合力。

Tversky 和Kahneman 的两篇论文对行为金融学的创立和发展影响深远, 他们研究的核心是人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世界时是否总是理性的。1974 年在Science杂志中, 他们讨论了直觉驱动偏差( Heuristic- driven error) , 1979 年Econometrica发表了他们讨论框架依赖( Frame dependence) 的论文, 而直觉驱动偏差和框架依赖正是行为金融学的主要论题。但此时是传统金融理论高速发展期,这些成果并无受到足够重视。

1985 年Debondt 和Thaler 发表了Does the st ock market overreact?(JF,1985),该文被学术界视之为行为金融研究的正式开端,该文标志着研究方法和范式的重新定位,由此,Kahneman 和Tversky 提出的前景理论得以进一步发展并得到广泛认可。

因为行为金融学内容内容浩繁无比,随后的文献点评我将着重于实证类文献的点评,尤其其中有关交易策略部分将会是介绍的重点。

参考文献:

N Barberis, R Thaler (2003):A survey of behavioral finance

李心丹(2005):《行为金融理论: 研究体系及展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