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风学)诗文:七言排律?庐陵集韵
(2025-06-22 13:10:42)分类: 个人诗文 |
(龙风学)诗文:七言排律?庐陵集韵
文|01一线
2025年6月18日星期三晚,本人参加龙风文化发展中心第五期高研班第四讲讨论课线上学习,课堂布置了作业,要求在6月30日之前提交作业。
第四讲讨论课布置作业:完成七言律诗二首,或者,完成七言排律一首。
【作业要求】 主题不限,题目自拟;注意谋篇(诗文结构)及诗句之艺术手法运用;对仗要求:律诗之颔联、颈联须对仗;排律除首、尾联外,其它各联须对仗;押平水韵。
【讲义来源】摘自许广文 刘玉娥2021.09
【参考文献】[1]董文焕.声调四谱图说[M].上海.上海医学书局.1927.[2]王力.汉语诗律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3]洪成玉.古代汉语教程[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0.
2025年6月22日午间交此作业。今做成本期公众号发表。欢迎大家点评!
七言排律?庐陵集韵
赣水东来转北徜,青原凝紫气苍茫。
风掀骇浪千堆雪,云掩凌空万缕霜。
圣地遥光天际日,世情漫寄陌头桑。
文章似矢资沧海,义烈如雷寄远乡。
白鹭洲楼悬御墨,神冈岭阁竞辉光。
灯摇古塔琉璃影,浪拍螺川舴艋舱。
夜市笙歌延曲巷,晓城笳鼓彻高墙。
千秋胜迹今犹在,几度幽思梦亦长。
宋韵遗风追圣哲,旌旗故事忆忠良。
耕读传家惊岁月,科工济世沐朝阳。
三千进士荣华夏,一脉文光耀昊苍。
江右道传心自悟,阳明学溯意无疆。
庐陵构第繁望郡,吉地烧瓷展靓庄。
劳燕相依驹过隙,韶光迅逝影共翔。
龙升碧落开新宇,日照田园焕彩裳。
美丽乡村皆入画,富饶玉宇自腾骧。
井冈理想千古道,山川烟景四季彰。
盛世文章关礼乐,晴光正气霸轩堂。
苔痕暗写春秋史,风雨频移昼夜康。
身寄玉壶观万象,心随白鹭远天翔。
这首排律围绕庐陵展开,我将从立意、结构、意象选取、手法运用等方面,解析如何层层递进展现庐陵特色与韵味,梳理其写作思路。
立意定调:以“庐陵集韵”为题,意在全面展现庐陵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与时代风貌。开篇“赣水东来转北徜,青原凝紫气苍茫”,借赣水、青原山起笔,营造出雄浑苍茫的地域氛围,奠定全诗描绘庐陵壮美画卷的基调,暗示此地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结构布局
自然景观开篇:前八句先聚焦庐陵的自然景色,“风掀骇浪千堆雪,云掩凌空万缕霜”等句,用夸张、比喻手法,生动展现赣水波涛汹涌、云雾缭绕的磅礴气势,将庐陵置于宏大的自然背景之下,为后续内容铺垫。
人文景观衔接:“白鹭洲楼悬御墨,神冈岭阁竞辉光”至“千秋胜迹今犹在,几度幽思梦亦长”,转入对庐陵人文景观的描写。白鹭洲书院、神冈山岭阁楼等标志性建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悬御墨”更增添了文化的庄重感与神秘感,体现庐陵作为文化胜地的独特魅力。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白鹭洲书院39人同登进士金榜,文天祥高中状元,宋理宗亲赐御书“白鹭洲书院”匾额,悬挂书院大门。书院名声大振,成为江西四大书院(一说为江西三大书院)之一。
历史文化挖掘:“宋韵遗风追圣哲,旌旗故事忆忠良”到“江右道传心自悟,阳明学溯意无疆”,深入挖掘庐陵的历史文化。提及宋韵遗风、耕读传家、三千进士、江右道学、阳明心学等,展现其在文化传承、学术思想方面的卓越成就,凸显庐陵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时代风貌呈现:“庐陵构第繁望郡,吉地烧瓷展靓庄”之后,描绘庐陵的现代发展。从建筑繁荣、陶瓷工艺,到“龙升碧落开新宇,日照田园焕彩裳”展现科技进步与乡村振兴,体现传统与现代交融,庐陵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升华主题收尾:结尾“苔痕暗写春秋史,风雨频移昼夜康。身寄玉壶观万象,心随白鹭远天翔”,以“苔痕”“风雨”隐喻历史变迁,强调庐陵历经沧桑依然繁荣安康,诗人以“身寄玉壶”“心随白鹭”的洒脱姿态,升华出对庐陵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余韵悠长。
意象选取:精心挑选具有庐陵代表性的意象,自然意象如赣水、青原山、白鹭等;人文意象如白鹭洲楼、神冈岭阁、三千进士等;时代意象如“龙升碧落”(象征科技发展)、“美丽乡村”等。这些意象相互交织,全方位勾勒出庐陵的形象。
手法运用:大量运用对仗、比喻、夸张、用典等艺术手法。对仗使诗歌形式工整,节奏和谐,如“文章似矢资沧海,义烈如雷寄远乡”;比喻、夸张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用典则深化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如提及阳明心学等,使诗歌在展现庐陵风貌的同时,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