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雅诗)七律接天莲碧夏至时(嵌“时”字入韵)
(2025-06-19 23:14:32)分类: 个人诗文 |
文|01一线
清晨的露水还在荷叶上打着旋儿,夏至的阳光已斜斜地掠过藕花深处。走在吉安县森林公园湖岸,湿润的风裹着莲香漫进心里,恍惚间竟不知是风在流动,还是满塘碧色正在无声地漫过整个夏天。
夏至的莲塘是一场视觉的盛宴。田田的叶子从水底冒出来,层层叠叠铺展开,像是谁把天空揉碎了,撒在这一方池塘里。那些初生的莲叶,卷着嫩绿的边儿,怯生生地探出头,像是怕惊扰了水面的宁静;而成熟的莲叶,则大大方方地舒展着,直径足有半米,支承着晶莹的露珠,折射出七彩的光。它们高低错落,有的贴着水面,有的高出一截,在风的吹拂下,翻出深浅不一的绿,如同海浪在涌动。
荷花在这一片碧绿中悄然绽放。初绽的花苞,尖尖的,红中带粉,像支蘸满胭脂的笔,欲写未写间,已有无限风情。待到完全盛开,层层叠叠的花瓣向外舒展,粉白的花瓣里,露出金黄的花蕊,引得蜜蜂、蝴蝶纷纷前来。有的荷花亭亭玉立,如同身着纱裙的少女,在绿叶间翩翩起舞;有的则半掩在莲叶之后,犹抱琵琶半遮面,透着几分羞涩。微风拂过,荷花轻轻摇曳,那姿态,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浪漫与温柔。
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莲塘,给荷叶和荷花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露珠在荷叶上滚动,像是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随着荷叶的晃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偶尔有一颗露珠不小心滚落,“啪嗒”一声掉进水里,惊起一圈小小的涟漪。此时的莲塘,静谧而美好,只听得见露珠滴落的声音和微风拂过荷叶的沙沙声。
上午接近午后,阳光变得炽热起来。莲塘却依旧保持着它的清凉与宁静。莲叶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得更加浓郁,仿佛能滴出水来。荷花在烈日下,也没有丝毫的倦怠,反而开得更加娇艳。水面上,不时有蜻蜓点水而过,留下一道道细小的波纹。塘边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偶尔有一片柳叶飘落进池塘,随着水波缓缓漂动。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莲塘,整个世界都被染成了橙红色。荷叶和荷花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倒映在水中。水面波光粼粼,像是撒了一地的碎金。此时的莲塘,多了一份诗意与浪漫。蛙声开始此起彼伏地响起,为这夏日的傍晚增添了几分生机。
夏至的莲,不仅装点了自然,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莲就被文人墨客所喜爱,成为高洁品质的象征。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句,道尽了莲的风骨。它生长在淤泥之中,却不被淤泥所污染,依然保持着自身的纯净与美好;它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妖媚,只是静静地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美丽。这种品质,正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
在古诗中,莲也是常见的意象。汉乐府《江南》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绘出了江南水乡采莲的热闹场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诗句写出了西湖六月荷花盛开时的壮丽景色。这些诗句,让莲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也让我们在欣赏莲的同时,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文化意义,莲在生活中也与人们息息相关。莲藕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可以炖汤、清炒,口感粉糯香甜;莲子可以煮粥、泡茶,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荷叶可以用来包饭、泡茶,清香四溢。莲从花到叶,从茎到果,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益处。
站在莲塘边,看着这接天的莲碧,心中满是感慨。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也是万物生长最为旺盛的时节。莲在这个时候尽情绽放,用它的美丽和生机,诠释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它让我们看到,即使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只要心怀希望,努力向上,就一定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夕阳渐渐西沉,最后一抹余晖也消失在天际。莲塘慢慢安静下来,荷叶和荷花在夜色中若隐若现。我转身离开,身后,蛙声依旧,莲香依然。这接天莲碧的夏至,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夏日里最美好的一抹风景。
2025年6月4日,【馨雅文学】第六十期征稿,本期主题:七律•夏至吟(嵌“时”字入韵)。切忌:四平头及摞眼等诗病。我于6月17日早晨交稿,次日特意到附近公园湖边走走,回来即作成此篇。欢迎大家点评!
——(嵌“时”字入韵)
接天莲碧顶光时,蝉噪新荷映日垂。
蛙黾频敲青玉盏,蝶衣轻拂绿绡帷。
风摇蒲扇消长昼,月落星桥动远思。
逐梦云章酬节序,闲庭信步数萤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