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城隍庙觅美食
1956年饮食业似乎特别红火,广州、太原、天津、杭州等城市都搞了饮食展销会,宁波在甬城隍庙也举办美食展,由宁波市饮食服务公司承办,史称甬上饮食业的“城隍庙盛会”。这次盛会编印过一本《名菜目录》,现仅存一本。从这本珍贵的资料看,当时献艺或指名定做的津菜、沪菜、徽菜、杭菜,加上本帮甬菜共有327种之多,其中甬菜占四分之一强。如甬菜中的鸡白鲞汤、弹涂片、蛤蜊黄鱼参、虾油卤炖黄鱼等可谓甬帮名肴。它连同宁波的十大名菜,皆是甬菜的精华。传承这些行将失传的名菜,以飨现代食客,应该说是当今宁波餐饮业在创新同时所要致力去做的。特别是那些甬上老字号的酒家。如甬江状元楼,如若不做宁波十大名菜,那就失却了状元楼的魂,食客会说它不是状元楼,或者说是挂羊头的。事实是宁波老字号的酒家不多,那些嗜好老字号名菜的老食客往往无处去寻觅为憾。
宁波小吃荟集在甬城隍庙也是一大特色。记得那次美食展,小吃(包括糕点)展销场面至今仍令人神往。一进仪门,卖梨膏糖的比比皆是,花不了一角钱,就能吃上好几块。其它的宁式小吃更是应有尽有。名气大的如“大喉咙”和“小白眼”的牛肉面。其之所以有名,除却汤浓肉香之外,即是“大喉咙”特别响亮的吆喝和“小白眼”“瞄东切西”的刀功。那时的馄饨不合锅混汤煮。小镬子里,一只小镬盖漂在汤水上,紧紧压着浮起的馄饨,小镬盖一转二转,一碗清汤红馅白皮绿葱的馄饨便上来了。一个客人做一次,两个客人就做两次。
五十年代,郡庙出名的小吃还有大汤面结、酒酿圆子、百果羹、缸豆沙淡餽、猪油馅燉餽等等。宁波汤团更是独树一帜。价廉物美的尚有油豆腐细粉,五分钱就能吃到一大碗。更便宜的还有一分钱一块的“玫瑰豆腐”,以及一分钱可买十三颗的“沙(胡)喉咙沙炒豆”。你给“沙喉咙”几分钱,他就给抓几把,只多不少,即便抓十把,也不会多给你十颗。为应付生意好而要出手快,也只能出此一招了。
甬城隍庙小吃还与上海小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海城隍庙的肠血汤、双档(面结加油面筋)、鲜肉大包、素菜大包、馄饨皇和南翔小笼等都在那里“落户”过。新时期,上海的著名面点师葛贤萼,还带来时尚小吃——眉毛酥、枣泥酥、老婆饼、萝卜丝饼等海派点心,以飨甬城吃客。
现在,上海名小吃在上海都能吃到了。比如“老虎脚爪”、梅花糕、香脆饼、桂花糖粥……其实,人们记忆中的“上海味道”又岂止“老虎脚爪”。像汤卷(乌青鱼肚)、秃肺(乌青鱼肝)、三虾面(虾腰、虾脑、虾子)、肉丝黄芽菜春卷,以至红烧划水、八宝鸭、松鼠大黄鱼,都能勾起食客的食欲。这些经典味道现都能品尝到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真正实现了与美食品位的互相匹配。在这点上,阿拉宁波应向上海学习,振兴宁波名菜,发掘宁波名小吃,务使“老庙美食、百姓口福”成为甬城隍庙乃至宁波城市的一道风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