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爱玲的烟火人间

(2008-07-28 11:50:37)
标签:

饮食

张爱玲

人文

散文

餐饮

杂谈

分类: 〓人文美食〓

张爱玲的烟火人间

                   

    中国人不论群居寡住,对吃一向细致、热衷、讲究。《红楼梦》里饭局如云,又是茶水又是果品又是宴席。《水浒传》之中众好汉所谓“替天行道”, 亦是先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之道。周作人、梁实秋一干“闲适”文人为好吃辩护,说什么“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连我觉得不食人间烟火的张爱玲也写了篇《谈吃与画饼充饥》,说“中国人好吃,我觉得是值得骄傲的,因为吃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艺术”。洋洋洒洒一万余字,说到了大饼油条、紫菜、榨菜鹅蛋花汤、鸭舌小萝卜汤以及“司空”面包、汉堡、热狗,总之是中西合璧,一网打尽了。

    经张爱玲那么细致入微地一谈,我也转变了不屑谈吃的偏激;以为“吃”确实是一种卑微又高尚的生活艺术了。她在《公寓生活记趣》里有“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之说。两厢对照结合,大约是想告诉我们:在短短的人生里要尽情享受小小的吃的艺术。人生再短,吃是头等大事。古时行刑之前,不也可若干鱼肉,一壶浊酒,饱餐一顿么?做鬼也绝不让你做饿死鬼,这似乎是中国刽子手们额外的不甚彻底的仁慈了。

    除了这个《谈吃与画饼充饥》,张爱玲还在《天才梦》里提过“吃盐水花生”,来证明“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盐水花生好像有带壳和去壳两种。带壳的盐水花生小时在家里吃过。洗干净了,颠着簸箕把嫩花生拣出来,放了盐,下了水,倒在锅里煮。火红的火苗舔着锅底,水滚起来,掀了锅盖,水汽氤氲在灶台上。盛一碗出来,也不用匙也不用筷,直接用手拿来剥了,吃了仁又嚼壳,鲜嫩与咸涩混合,是小时难得的小吃。去壳的盐水花生在大学餐厅享受过,五毛钱小小的一碟,细嚼慢咽,“庄周晓梦迷蝴蝶”,我便自以为是年轻的张爱玲了——“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巅的绿叶”。

    张爱玲除了吃盐水花生,还喜欢臭豆腐干和豆腐浆。《公寓生活记趣》充满情趣地写道“听见门口卖臭豆腐干过来了,便抓起一只碗来,噔噔奔下六层楼梯,跟踪前往,在远处的一条街上访到了臭豆腐干担子的下落”。买豆腐浆则是由公寓开电梯的人代劳,“托他买豆腐浆,交给他一只旧的牛奶瓶”。到了美国之后,张爱玲亦念念不忘豆制品,“我在三藩市(即旧金山)的时候,住得离唐人街不远,有时候散散步就去买点发酸的老豆腐”。又说“在豆制品上,中国是唯一的先进国”。中国人在豆制品制作上的确花了不少的心思,豆腐、豆腐浆、豆腐脑、豆腐干以及素鸡、素汉堡之类,花色众多,也使此类食品经久不衰。现在早餐喝豆腐浆、吃豆腐脑的大有人在,精装简装的豆腐干也走进了千家万户。

    “我和老年人一样的爱吃甜的烂的。”张爱玲在《童言无忌》关于吃的一节里很坦白地说,“一切爽脆可口的,都不喜欢,瓜子也不会嗑。”接着说到了上海一家觉得“可爱的地方”——牛肉庄小吃店。“他们的茄子特别大,他们的洋葱特别的香,他们的猪特别的该杀。”又戏谑地说“我很愿意在牛肉庄上找个事,坐在计算机面前专管收钱,那里是空气清新的精神疗养院”。

    这就是现世中过活的张爱玲,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充满了吃的纷纭而世俗的理想,饱食着人间烟火。(作者:孙建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略说宁波小吃
后一篇:宁波海错诗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