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话咸菜

(2008-07-03 12:23:26)
标签:

饮食

随笔

咸菜

人文

餐饮

杂谈

分类: 〓食客园地〓

漫话咸菜

    “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徵羽。”范仲淹少时家贫,却能于日日冷粥黄齑之时,吃出红花绿叶、音韵铿锵的诗意,显出穷老百姓普遍的阿Q精神。这点精神乐观得可爱,全靠了它,才能在穷山恶水中横渡荒寒岁月。

    咸菜是穷人的宝贝,取其价廉,只要能吃的东西,无物不可腌。咸菜瓮讲究清爽、干净,不能有油腻,否则咸菜易坏,生“白花”。懒婆娘拾掇不好,年年把咸菜腌坏,我娘巧手,且认真,腌出来的咸菜黄亮醒目,就是咸得惊人。

    通常一入春天,青黄不接,咸菜披挂上阵。一碗剁碎的红红绿绿的小辣椒,两根红红亮亮的胡萝卜,玉米饼子蔓菁粥,乡人捧着大老碗,吃得呼噜呼噜直冒汗。也有讲究的人家,吃出许多花头,一碗咸菜泡半碗香油;腌茄梗撕开来,像吃鸡腿,香感韧;风干的咸菜用水泡发,撕碎,切细,拌酱油、豆米、香干。乡里人嫉妒心重,会歪着嘴笑话不会过光景。有的人家又太会过光景,饭时一人捞一个咸菜疙瘩,拿在手里咬得咔嚓咔嚓响,又会被人笑话精糙。通常是把咸菜细细切丝,点两滴香油,所谓画龙点睛,既不奢侈,也不寒酸,就是一顿看得过眼的好饭。

    若以人作比,刘姥姥就是北京有名的咸菜——棺材板儿,一种有年头儿的苦咸,腌得脸上的皱纹都是横七竖八;焦大是老辣椒,一种自恃老资格的辣咸,动不动跳着脚大骂上流社会偷鸡摸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尤三姐是盐腌的红小辣椒,看着美,闻着香,吃着辣,丢又不忍,辣出眼泪来还是想它。

现代作家们也颇合咸菜之味。鲁迅也像老北京有名的棺材板儿,咸得不留余地;张爱玲是什锦小菜,杂陈五味,华丽,读来却有一种苍凉的混沌之气;萧红是切得细细的咸菜丝,这是一个命薄的才女,透着黄亮娇脆。

    这些话都属题外闲趣,说到底咸菜就是穷人的下饭,怎么看怎么像一张炎炎赤日下农民的脸,上面写着民生艰难,背后是土地、汗水、起伏的麦田,阳光强烈耀眼。本真、够味!(作者:凉月满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三道文人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