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菜诗酒流韵味
新月诗人徐志摩《眉轩琐语》,有一段水乡买舟的事:“清明日早回硖石……十时与曼(陆小曼)坐小船下乡去沈家浜扫墓,采桃枝,摘薰花菜,与乡下姑子捡杂谈话。阳光满地,和风满裾,至足乐也。”诗人坐的小船,是一种称作丝网船的小渔舟,旧时是水乡常见的交通工具,就象北方的驴马,如今的“的士”所不同者,不仅南湖画舫轩宇高敞,渔舟小艇油光锃亮,而且富有船菜诗酒的雅致,由此形成嘉属各地很闻名的一宗饮食文化。通往海宁长水塘的丝网船尤其整洁,平时泊舟硖石北关桥下,船妇渔姑盘膝坐于船头,修织丝网。男子则终日泡在附近茶馆品茗闲聊,同时也放一二竹篮鲜鱼活虾在茶肆门口兜卖。他们捕鱼时间,一般在夜晚或日出之前。渔猎技巧也很多。除了丝网兜捕,最有趣的要算用瓦片捉
齑花鱼。那年月这种被现代食客误认为鲑鱼的齑花鱼遍布杭嘉湖水荡河叉,并不如现今那样身价百倍。丝网船的渔翁只用两片瓦片一合,缠绕些草绳和水草。这种性喜钻洞而生倒刺的鱼儿,一钻瓦片中便退不出来逃生了。丝网船最发利市的不在捕捞渔利,而是待客包租。平日是为雇主接送去附近小市镇。乘坐的多数是商人贵客或者名医者流。一到四时八节生意特好,捕鱼反成副业。旧时代曾有过“春江花月映两湖”的说法。两湖与的说是南湖、西湖,也有的说是指直溯富春江尽头江山清湖。无论南湖画舫楼船的华丽、海宁丝网船的渔歌菱曲的婉转、上八府载不动儿多愁的蚱蜢舟,都是南湖——钱塘——富春——直抵闽赣边界的旖旎风光线上的明珠。除了达官富商贾货输客运,也上骚人墨客诗酒文会之所。清末民初曾是会党帮派秘密集会的好地方。最著名的是中共一大移址南湖画舫的历史。在我国早期进步电影萌芽时期,就拍摄过以渔家女恋情作故事的《渔光曲》,歌曲流行唱遍大江南北,至今余音未绝。此中船菜船酒尤其是江南水乡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当今旅游事业方兴未艾,很可挖掘其富矿价值。赶超南粤早以兴起的水上餐饮行业。
至于旧时一般雇舟乘客,在江湖中优游,虽谈不上饮宴的华夏古馐三秦美味,但船餐的鱼鲜果蔬,加上沿江名特产如嘉兴肉粽、南湖青菱、直吃到西湖藕粉、兰溪火腿、严东关五茄皮酒、衢州朱桔、江山镂花薯干,伴春江花月,丽人素手调羹,浅酌清唱,然而味冠天上人间,实非当今岭南船餐粗俗可比。(作者:高健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