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渔食蟹

(2008-05-13 08:44:29)
标签:

人文

随笔

散文

螃蟹

李渔

饮食

杂谈

分类: 〓人文美食〓

李渔食蟹

http://bbs.lccz.com/attachments/day_070708/20070708_36b18d478a5f81ebe374VTy3sJNQ5mbR.jpg

    在市场上看到螃蟹,三两左右的只卖二十块一斤不到。自去年秋天以来,若辈价格犹如运行中的上证指数曲线,好端端一个劲地往下掉,几乎又回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诗人宁可写“螃蟹横行到十三四块钱一斤的水平”。本来也想买些尝新,但我这人一向不怎么风雅,加上这玩艺吃起来确实也相当麻烦,于是转身将买蟹的钱去买了鳜鱼与青菱。一张五十大钞出手之时,想起清初名士李渔一生嗜蟹,“每岁于蟹未出之际,即储钱以待,因家人笑予以蟹为命,即自呼其钱为买命钱”的故事,不禁哑然失笑。心想,好在李先生三百年前就已作古,不然假如被他在旁边看到,想必惊诧之余,说不定还会大声嚷嚷,说:大伙儿快来瞧——这家伙连命都不要了!

   

    李笠翁当然是风雅人,这从《闲情偶记》一书里对饮食起居的讲究和匠心独运即可得知。吃起螃蟹来当然也该有“自初出之日始,至告终之日峻,未尝虚负一夕”的气派才是。虽说此物向为文人擅美与津津乐道,但像他这样用情专一,“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的,恐怕也不多见。相比于某些用牙签剔螃蜞、搂着家中黄脸婆子自称好色的三家村人物,芥子园内金风送爽时节每天几一口大缸畜养百来斤大闸蟹,瓮内点灯,任凭照取,乔、王二妃玉手调羹的架势显然要将他们吓坏了。何况为了确保食蟹工作的顺利进行,每年这个时候他甚至还得对家庭的组织人事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糟名蟹糟,酒名蟹酿,瓮名蟹甓什么的不去说他,连爱妾房中一个眉目俏丽的贴身侍婢,也被他临时改名蟹奴,专门负责螃蟹的饲养和洗涮事项。

   

    物质生活的糜费需要强大的经济来源支持。李渔一生逍遥,非仕非官,按现在的归类只能算作社会闲散人员。其生财之道是尽可能将自身的知名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效益。比如开办写作公司,组织艳舞剧团四处演出,策划出版畅销大众读物什么的,包括争取附庸风雅的商贾和有钱官僚阶层的赞助,俨然当下京沪等地某些文化大腕的作派。他著名的“世间好物,皆利孤行”一语既可作为自己一生的食蟹心得,同时也不妨看作是人生原则上的某种夫子自道。因此,今天杭州的另类青年和知识经济的膜拜者如果需要精神偶像,我倒是愿意向他们推荐原先客居吴山东北铁治岭居园的李笠翁先生。(作者:柯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