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宁波汉通餐饮发展有限公司品牌总监朱惠民撰著的《品味汉通及其它——宁波中国名牌个案研究》一书,共计16万字,将于2008年4月份出版。该书的很多篇什即是汉通之成为中国商业名牌,其新锐理念与践行经验的总结,令人感受一种独特的品牌文化建设的思维享受。汉通作为“中国商业名牌”的一个案例,通过其品牌文化力创新之道的细细解读,深深思考,似可给人以有益的启迪。特别是汉通之熟谙品牌营销传播,似乎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传播即营销,营销即传播”的当今市场环境下,欲要取得与消费者沟通的优势,必有赖于更有效率的资讯传播、控制和管理。这就是整合营销传播,它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完美的组合,以至最终提供明确的、一致的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
汉通食客(包括汉通博客的读者),若要此书,可在浏览汉通博客时留言,汉通将尽力满足要求。
现将该书的前言先行发表,以飨读者:
前
言
著者从事宁波的中国名牌个案研究,始于1994年岁寒。时任宁波市企业形象(CIS)研究会(执行)副会长,会长为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顾问为现任上海市品牌促进中心秘书长的余明阳博导。是时,杉杉正导入CIS,这个专案是台湾艾肯形象策划公司做的,它强调将企业经营理念和精神文化,运用统一的整体性传达系统(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传达给企业内部与社会公众,并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因而被誉为中国型CIS的代表之作。对于这样一个成功的案例,著者做了深入的探索,所成文论,发表在《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等刊物上。为了推进宁波名牌工程,著者独人承担了宁波市1996年度软科学研究课题——《宁波名牌发展与CIS战略》,1997年初即结题,通过评审,所成研究报告面世后,全文揭载于《工业企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1997年第6期上(该文网上载于山东理工大学管理教学网,阅读达898人次)。此举使宁波实施名牌战略的经验传布于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紧接着著者以杉杉、雅戈尔及太平鸟CIS个案为例,研讨了宁波服装品牌的文化战略,其研究成果《品牌文化战略的成功实践——杉杉、雅戈尔及太平鸟CI个案研究》,又被《工业企业管理》(1999年第8期)全文转载。可以说,所有著述为宁波名牌发展乃至后来成为“中国品牌之都”,作了文化的铺垫、资讯的导引及舆论的准备。
在关注宁波工业品牌文化力的同时,著者又把研究视野扩展到宁波商业品牌。因为发展宁波商业品牌,亦是宁波实施名牌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著者在1998年做《海曙区实施“商贸兴区”战略,发展第三产业的对策研究》课题时就意识到这一点,其《加快开发海曙商业品牌》,作为该课题研究成果之一,即是有感于此而作。新千年后,著者受邀担任宁波汉通餐饮发展有限公司品牌顾问,便有了直接从事商业品牌策划的机会与条件,经过几年努力,汉通于2005年底荣膺“中国商业名牌”。本书的很多篇什即是汉通之成为中国商业名牌,其新锐理念与践行经验的总结,令人感受一种独特的品牌文化建设的思维享受。汉通作为“中国商业名牌”的一个案例,通过其品牌文化力创新之道的细细解读,深深思考,似可给人以有益的启迪。特别是汉通之熟谙品牌营销传播,似乎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传播即营销,营销即传播”的当今市场环境下,欲要取得与消费者沟通的优势,必有赖于更有效率的资讯传播、控制和管理。这就是整合营销传播,它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完美的组合,以至最终提供明确的、一致的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书之所及的,尚有“三产”品牌(如房地产品牌)以至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考,内容涵盖衣食住行(走的城市),试图全景式、深层次地探究宁波诸多品牌文化策划与整合传播的路径。
宁波堪称“中国品牌之都”,这是因为宁波制造中有众多“中国(工业)名牌”的支撑与铺垫。然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商业名牌”诸如汉通餐饮品牌等也有其辅佐之功。宁波的“中国(工业)名牌”与“中国商业名牌”的对接与连缀,将更加凸现宁波这座“中国品牌之都”的炫目风采。宁波,历史文化名城兼承商业文明的发祥地,商业环境理应更上一层楼,要把实施名牌战略落到实处,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全国的品牌孵化培育中心、品牌积聚辐射中心和品牌交易运作中心之一,使之为现代商业艺术的朝圣地,从而提升宁波城市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品牌文化引领之地。新的城市发展命题应该是:城市品牌与商业品牌之间的微妙伦理学。
限于著者的学识和水平,本书难免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恳请广大专家与读者批评指正。本书承蒙宁波文化研究会鼎力相助得以出版,特此鸣谢。
朱惠民
2008年3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