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是一片心情,怀旧是一番感慨,怀旧是一种缅怀,怀旧也是一种时尚,宁波也不能例外。如今的宁波高级餐馆也像上海一样,开始依托老房子的深厚底蕴,堂皇的空间配以餐饮上的精美,将一个个曾经在历史上辉煌过、显赫过的老宅子推向了商业。每户老宅几乎都有一个“前世”的故事,犹如一张张老宁波的黑白照片,将城市的沧桑巨变映得深刻而又历历在目。这种历史的沉淀,成了人们眼中宁波的魅力所在。
外马路17号:法式铁板烧
外马路17号,是那幢城中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的附属用房。据传,1868年,英国人就在这个临江的所在开出了餐馆。曾经,这里是一些负有交际使命的领事和他们的夫人们高谈阔论的场所。交谈,思想上的沟通,一切都在葡萄酒的觥筹交错中甜蜜地完成了。相隔一个多世纪之后,低调而高品质的外滩会馆又将昨日再现,老房子经过上海多名设计师的匠心,经过翻新后依旧保持着一种上世纪的风骨。阳台上的砖石都有100多年的高龄,而那些古典而大方的家具,木质色深而沉稳,让人静得下心来。更妙的是随着风的方向,可以看到江面所倒映的岸上的灯火阑珊,香樟下白色细砂石在灯光的辉映下温润如玉,而萨克斯风和梵阿玲随风飘散。天高云阔的日子,面对如此佳景,心情也会顿觉开朗。
主厨叶世芳来自台湾,有着23年的从厨经历。曾经在美国工作,推出的是法式铁板烧,走的是精致的路线。肉类、海鲜应有尽有,美国的牛排选的是AA级,法式酱汁的调味非常细腻,难得的是还可以吃到从法国原装进口的鱼子酱。品品异国风情的美味,看看墙壁上的那些老上海的月份牌、老宁波的旧照片,一种怀旧的情绪油然而生。
槐树路141号:日式铁板烧
槐树路141号的孙宅有着开阔的空间,这幢建于1930年的老宅,有着大户人家特有的从容之气,让人感觉到有魏晋玄学之士的风雅才压得住。如今,这样的从容已经非属个人所有,江北新天地的开业让更多的风雅人士可以一体其间的妙处。
孙宅的楼与沿江的绿化带及江水之间形成了真正的平静的风景,江面如绸缎般柔软光滑,除了轮船开过的痕迹,几乎没有一丝褶子,阳光金灿灿地投在水面上,一切都是极开阔的。在此与客户相会,因为背景的阔大,说话的眼界、起点就很高,气氛也很不一样。一楼是餐厅,装修非常欧化,主打的是日式铁板烧,讲究原味,因此用材非常讲究。有世界闻名的松阪牛排,这种松阪牛的饲养非常特别,喝啤酒、洗桑拿、做按摩,肉质如花形般美丽,经过去筋、去油、修饰,一块牛排也如艺术品一般。当然,这番功夫之下,身价也自是不同。来自台湾的主厨林乾隆服务非常,日本的铁板烧并不容易做,要舞好两把铲子就得费下许多功夫,表演起来也自有情趣。客人可以边欣赏厨艺,边聊美食,边品味生活的滋味。一楼还可同时享用西餐、台湾炒菜、宵夜等。二楼的装饰以房子当年的风格为主,摆放的是深褐色的中国家具,灯光平实地照射在深褐色的木门上,让人仿佛进入三四十年代某大户人家的会客室,在此喝杯茶或者咖啡都是够精致的。侧目而望,窗外是悠悠的灯光,楼下的小园子里花木繁茂,透出浓浓的“博物馆”的气息,有了这样的历史“佐餐”,无疑让宁波的餐饮业透露出了别样的风景。
中山西路155号:墨西哥菜、法国大餐与印度菜
中山西路上的这栋小洋楼,原系王宅,建于1935年,是砼、砖、木的混结构,前为花园,后为天井。院落环境幽静,有大隐于市之感。如今的王宅已经换主,成了徐宅,然后又挂起了“美丽人生”的牌子,成了一处集墨西哥菜、法国大餐、印度菜于一体的餐馆,其特点就是“地道”两字。
虽然老虎窗里透出均匀温暖的光线,红漆的堂屋门依旧虚掩着,但“美丽人生”的装修还是打破了很多原有的格局。墙壁上到处是手工画,用大块的红、黄、蓝、紫的色块分隔了三层小楼的功用。一楼是墨西哥酒吧,每个周末都有自发的外国人乐队来唱歌,热闹得张扬而自由,调酒的是一位来自法国的美丽女子,名叫克里斯汀。二楼的法国餐厅布置得就非常明朗和温馨,墙上挂的是从法国带来的浪漫的像片,坐在藤制的椅子上可以品尝由法国厨师带来的纯正法国餐。通往三楼拾级而上的楼道上,有一尊非常曼妙的佛像,石制的,感觉好象是那种沾了许多岁月与旅途的风尘,却依然尊严与正直着,那神态是人类所学不来的。上面就是印度餐厅了,有描金的柜子、紫色的纱椅,还有黄色与蓝色的靠垫、镏金的酒壶,墙壁的基调是黄色的,三个有层次的印式拱门将房间隔成了几间。三楼的洗手间,墙壁上刷了黄粉,看得出粗糙的痕迹,黄粉上还描了个佛教的符号,对称的花案。做印度菜的厨师有两个,分别来自印度南北两地,口味各是不同,多的是咖喱口味。
老房子有许多细节部位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修饰。走进内里,门、柱、护墙板皆是深色的,门厅与房间里静静地垂着古老的吊灯,灯上大多雕着细致的花纹,非常精致。低头看看,那脚下踩着的彩色马赛克与地板都还是当年旧物,如假包换的老装饰。最美的是庭院,古树参天,与建筑浑然一体,颇有古画的意蕴。树的边上是自己布置的草棚,春天的时候,可以开冷餐会,也可以烧烤。
现代人对老房子的情结,其实是人类精神深处的一种还乡意识,是对已逝的历史与文化的回眸。时光流转,如今,口腹之欲已经让大家提不起什么兴趣。“品味”、“内涵”之类的高雅词句,成了新的衡量标准。这些老房子正是迎合了这些口味,难怪这么多人对它们情有独钟、流连忘返。(作者:应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