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开始的战争让巴勒斯坦、以色列这对老冤家在2023年最后几个月瞬间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有人声讨巴勒斯坦——先动手意味着“罪魁祸首”,也有人说起以色列的不是——鸠占鹊巢毕竟理亏,却让人想起的一个白族本主庙,这里有“主客”融洽相处之道。
在大理市城郊,大关邑村是很热闹的所在。这曾经是一个地道的白族聚集地,如今已融入城市,但“白王宫苑”的匾额霸气的暗示村里本主庙的不凡来历。
大关邑村的本主是张乐进求,雄踞中国西南五百多年的地方性政权南诏国、大理国登上历史舞台前,他便是苍山洱海之间的“老大”——简称“白王”。
张乐进求觉得细奴罗长相虽然不怎样,能力却是顶呱呱的好,不仅把女儿“金姑”嫁给他,最后索性把“王位”也一并送给女婿。
对这位“退居二线”的“老领导”、老丈人,细奴罗也算厚道对待,在大关邑村建了宫殿。
这是本主庙石碑中的说法。因此民间对于村名来历,总强调“这里最早叫‘大官邑’”,主要的支撑就是住过前任国王这一往事。
多年以后,人间的“白王”张乐进求变成大关邑村的本主神,却又将“禅让”的故事再做了一次。
据说来自傣族的南诏国将领李专珠到张乐进求在大关邑的“官邸”中游玩后乐不思蜀,就被村民奉为“副本主”。张乐进求却更进一步,搞了一个身份置换,让远道而来的李专珠当本主享受全部香火,自己反而跑到旁边做起“副本主”。
多年以后,村民左思右想,借着重建本主庙的契机,又把张乐进求供奉为本主,李专珠回到“副本主”的位置。主客移位的态势在巴勒斯坦、以色列身上也有,“画风”却是迥异。
本主张乐进求
本主李专珠
头上的布带彰显傣族人特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搞了一个“巴以分治”方案,把当时巴勒斯坦地区一分为二,各自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和阿拉伯人国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成立,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巴勒斯坦国的成立到现在还是八字没有一撇。阿拉伯人特别是巴勒斯坦人认为分给犹太人的土地肥沃、淡水资源充足,并且是“少数人占了多数的地盘”,就在第二天对以色列宣战——战火一直持续到现在。
并且在此之前,巴勒斯坦地区只有微乎其微的以色列人生活,占比可以忽略不计。但到了如今,反倒是以色列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地盘,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区”却持续萎缩得快要从地图上消失。
想想本主的故事,李专珠看上了大关邑,但也不能直接横刀夺爱,倒是张乐进求主动把主位让出。第一轮的身份变化体现出私欲与情理、仁义不一定要打得头破血流,鱼和熊掌兼得在一定条件上是可以实现的——犹太人结束两千多年的流浪“复国”没问题,可这是以挤压巴勒斯坦人生存空间为前提,并且是在对方一直反对、抗争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事实不能被忽略。
而本主、“副本主”第二轮身份的变换又暗示: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人必将回归。


本主庙就在兴盛大桥附近、大关邑菜市场边上
离着兴盛路五十米左右
大殿的对联上写着“让客正主位......”
拼接后图片有些模糊,大伙凑合着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