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金发行要规模更要效益

(2010-12-30 08:15:34)
标签:

财经

中国

基金公司

新基金

《京华时报》

股票


                                                                   2010-12-30《京华时报》

        据媒体报道,今年我国公募基金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据统计,随着12月21日华安稳固收益、大成深证成长40ETF及联接基金宣告成立,今年新增基金数达到144只,我国基金总数正式突破700只大关,达到701只;今年新基金首发规模突破3000亿元大关。

        1998年被称为“中国基金元年”。中国首批基金公司包括国泰、南方、华夏、华安、博时等基金公司相继成立;当年3月27日,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成为首批设立的两只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公司从首批的5家到目前的62家,证券投资基金从最初的两只到如今总数超过700只,见证着基金在12年时间里的发展历程与发展速度。

        大力发展包括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不仅是基金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监管部门一直推崇的目标之一。随着新基金不断推出与放行,无论是基金的数量还是基金的规模,与原先相比,显然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基金发展在注重规模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回报。

        与券商一样,在没有对冲机制的背景下,客观上基金也是靠“天”吃饭的角色。大牛市时也能为持有人赚得盆满钵满,而一旦遭遇熊市,基金亏损的力度与幅度同样惊人。资料显示,2008年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股指一泻千里,60家基金公司旗下的424只基金累计亏损达1.5万亿,也将基金此前10年的盈利“一笔勾销”。今年二季度在房地产调控的打压下,652只基金累计亏损3513.73亿元,仅次于2008年一季度的6688.3亿元和二季度的4138.84亿元,创造了基金史上第三大巨亏。

        由于基金管理费的提取只与规模挂钩,导致基金公司只注重规模的扩张而不注重回报持有人。而且,出于新基金发行竞争激烈的考量,为了进一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各种创新基金亦是鱼贯而出。诚然,市场在发展,基金更需要创新。但有一点不能回避的是,如果只是为了规模为了管理费而创新,但创新的背后却不能回报投资者,这样的创新除了增加基金公司的收益之外,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与2007年火爆行情带来的基金热相比,今年虽然像百亿基金一日售罄的盛况不再出现,但在新基金审批实行多通道分类审批制度之后,基金发行节奏的加快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来自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去年底我国公募基金总数为557只,今年5月28日基金总数达到600只。而从600只到700只基金,只用了不到7个月的时间。也正因为如此,今年新发基金总数占据全部基金的五分之一强。

        基金总数与总体规模都已成气候,但基金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与人才储备却没有有效地跟上。基金“老鼠仓”事件的频频出现,以及知名基金经理的公转私大潮,从侧面说明基金内控机制与激励机制的严重缺失与缺位。显然,只求规模不求质量的基金行业发展模式,将成基金行业发展的障碍。

        基金要发展,回报持有人是关键。基金只有制造出“赚钱效应”,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加盟。如果投资者纷纷入市申购基金,基金又何愁规模不能壮大,又何愁管理费不会节节攀升?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0-12/30/content_618210.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