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高管堪称处于资本市场的“第一线”。
上市公司业绩的好坏,经营状况到底如何,可以说高管最有切身的体会。因此,高管的的买卖动向更值得投资者的重点关注。
前两年的大牛市行情,曾经造就了众多的高管“股神”。这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在买卖自家公司的股票时能够买在低位出在高位,时机的选择上可谓“精准”。然而,若非其处在有利的位置,又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高管“股神”集体产生?
今年以来,股市持续暴跌,个股股价早就跌得面目全非了。即使如此,某些高管的买卖自家公司股票的行为仍然如有神助。来自上交所与深交所的信息显示,沪市10月份上市公司高管合计净增持自家公司股份49.25万股,而11月份的合计净增持上升为187.76万股;深市主板方面,10月份上市公司高管合计净增持151.28万股,11月份合计净增持59.6万股。只有深市的中小板却显得“另类”,10月份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合计净减持138.34万股,而到了11月份,其合计净减持股份数量大幅飙升至736万股,净增四倍多。
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小板高管延续了前两个月的净减持现象。而沪市与深市主板上市公司高管,则在12月份表现出大肆减持。12月份短短的十来个交易日,有超过176人次的高管减持,其中沪市22人次、深市主板31人次、中小板123人次,合计约2000万股,总金额高达1.55亿元。
趁市场反弹套现,以谋求卖在高位,显然是众多高管减持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高管更能深切地体会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其集体减持行为或许更有这方面的因素在内。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宏观数据大大出乎意料之外。11月,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38.8%,比上月再降5.8个百分点,跌至历史低点。11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较去年同期下降达到9.6%,继10月份之后再次下降。11月CPI上涨2.4%,已连续七个月出现回落。所有这些数据均表明,国内宏观经济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因此,对于12月初上市公司高管的减持行为,其实不应该感到意外。
但是,高管的减持却发出了某种信号。这些对上市公司知根知底的高管集体出逃,其对于目前自家公司股价的不看好跃然纸上。
今年股市的暴跌,金融危机的影响、宏观经济形势严峻以及大小非的大规模减持等,导致了整个市场信心的严重不足,也导致了股市重心的不断下移。尽管在今年的4月份与9月份监管层出台了救市措施,甚至其后更多的救市措施纷纷颁布,但整体来说,市场的激情没有被全面激发起来。更重要的是,股指一反弹,大小非的减持公告便鱼贯而出,这些均无疑挫伤了投资者的入市积极性,也无法吸引更多场外资金的加盟。
而且,明后年又是大小非解禁的高峰期,更有新老划断后的大小限将逐步上市流通,市场的压力可想而而知。而来自中登公司的数据显示,11月份沪深股市上市公司大小非共减持6.94亿股,环比增加71.78%,为连续3个月下降后首次出现回升。因此,尽管股市有扩大内需的4万亿投资计划的支撑,有央行连续降息的利好,有社保基金、保险资金欲扩大入市规模的背后支持,股指同样欲振乏力。
众多高管的减持套现(包括大小非、股权激励股份等),不应被投资者所忽视。毕竟,上市公司高管买卖自家股票某种程度上同样能够成为“风向标”。作为中小投资者来讲,目前股指也仅仅只是反弹而已,至于能反弹到多高的点位,中间还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那么,持有现金或许是最明智的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