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金为何冷对股市反弹?

(2008-11-26 08:12:36)
标签:

证券

财经

股指

基金

游资

股票

    股指从1664点反弹到2050点,幅度超过23%。特别是从11月10日开始,上证指数走出一波强劲的反弹走势,而A股亦摆脱了“跟跌不跟涨”的陋习,有了自己的独立性。以至于市场上诸多投资者认为,A股的独立性行情已经启动了。

 

    毫无疑问,这波行情是由游资主导的。太行水泥连续九个交易日的涨停,创造出了财富效应。而包括水泥板块、基建板块、铁路板块等在此前的反弹中大放异彩,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确实显得难能可贵。但是,对于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之一的基金而言,这一切似乎与其不相干。

 

    基金在股指的起起伏伏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怀疑。尽管去年上半年时,因低价股、题材股的疯狂导致了基金的集体郁闷,但是,“5·30”印花税调整之后,其又重夺市场的话语权。蓝筹股与权重股的联袂上涨,上证指数随之创出6124点的历史新高。客观上,基金在去年下半年的行情中,吹大了整个市场的泡沫。而在今年股指的持续下跌过程中,基金又反手扮演了砸盘者的角色。先前在5000点之上感到困惑却频频加仓的基金,却在股指调整至4000点下方时拼命大举抛售。尽管股指的下跌也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但基金的砸盘对于市场信心的影响“功不可没”。

 

    当股指已跌至2000点的下方,个股估值已接近历史底部的区域,并且还有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等利好消息的刺激下,股指出现反弹时,市场都在看基金的反应如何,但基金却没有表现出适合市场潮流的热情与激情,也让业内感到迷惑不解。

 

    显然,没有基金这些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仅仅依靠游资的兴风作浪,股指的反弹将难以持续。毕竟,游资都是以短炒为主,以快进快出为主。而且,凭借游资之力,也无法真正让市场走出一波反转行情来。

 

    但显然基金亦有自身的考量,基金冷对反弹,并非没有原因。

 

    首先,今年4月份与9月份的救市,事实上都只是昙花一现。当监管层想拯救股指于3000点时,这个所谓的“政策底”并没有产生什么大的抵抗。然后股指下跌至1802点,三大救市利好又出台了,尽管如此,1800点终究也没有成就“政策底”,而截止目前,1664点的新低已经产生。两次政策利好救市,股指却创出新低,显然导致基金对于1664点的“底部”心存疑虑。

 

    其次,“9·19”行情中,基金虽然在19日当天与“4·24”一样大举抛售,但此后基金还是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加仓。然而,基金的加仓行为没有得到市场的积极回应,股指再创新低表明,基金的加仓,实际上是在主动“买套”。那么,基金冷对此次反弹与此前的被套情结不无关系。

 

    其三,目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没有收敛的迹象,其对于国内实体经济的影响正日益体现,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国内频频出台的救经济的措施亦表明,实体经济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局面,而救经济的效果还有待观察。多家基金公司对于宏观经济的谨慎态度,其实早就预示着基金在目前的情形下不会大规模地入市抬轿。

 

    再者,大小非因素同样不可忽视。明年股改限售股将大量解禁,其对于市场的冲击力已在前两周的反弹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趁反弹减持以图卖个好价钱几成共识,事实上,上市公司减持公告成为一道“风景”,正是大小非套现欲望强烈的体现。即使个股估值已对长线资金具备吸引力,但大小非逢高减持行为,却是基金不得不慎重考虑的。

 

    因此,在此大背景下,基金熊市思维的改变,并非一日之功,其冷对目前的反弹,也就没有什么意外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