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5《每日经济新闻》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是阿基米德说的。
给上市公司一个“支点”,它就可以“撬动”股指,这是中国平安启动再融资时做到的。今年元月份,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方案甫一公布,股指随即作出强烈反应。就在其方案面世的1月21日,上证指数大跌5.14%,次日再次暴跌7.22%。而中国平安的“融资门”,亦成为股指持续下跌的“导火索”。
融资功能是资本市场的三大功能之一。如果失去了这一功能,没有了新鲜血液的加盟,股市将犹如一潭死水。但是,新股IPO也好,还是上市公司启动再融资也好,均不能无视市场的具体环境,以及其承受能力。否则,启动融资或再融资,无疑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亦必将导致市场不堪重负,中国平安的“融资门事件”其实已经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自去年10月份股指上摸历史高点以来的持续下跌,不仅仅是市值的巨额缩水与信心受到重挫,市场的功能亦遭到严重的扭曲。特别是进入今年下半年之后,这一情形尤甚:大盘股的IPO几乎停止,再融资同样鲜见;个股股价已跌得面目全非,市盈率水平基本上与千点时实现了“接轨”;当然,股市亦无法发挥出其资源配置的作用来了。
由次债风波引爆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不仅全球资本市场受其波及,实体经济亦受到其影响,无论国内还是境外都同样如此。为了实现“保增长”的目标,自9月份以来,高层不断出台措施以图达到救经济、救股市的目的。特别是国务院的十项扩大内需措施,更是让市场充满了想像。
受此利好刺激,从11月10日开始,沪深股市开始了一轮强劲的反弹行情。股指暴跌之后,人心思涨,加上游资在其中兴风作浪,A股亦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来。但是,股市的试探性再融资亦悄然启动。
11月13日,万业企业10亿元公司债融资获批;11月14日云南白药定向增发获批;11月17日凌钢股份定向增发获准;11月18日滨海发展7亿元债券申请获批;11月19日中国石化200亿元公司债获准。特别是11月20日开滦股份5612万股的公开增发,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再融资开闸。
事实上,7月份沪市主板的中国南车IPO之后,再也没有大盘股的发行了,深市中小板的华昌化工9月25日挂牌之后,已难觅新股的踪影。如此格局的产生,主要在于市场太过疲弱,难以经受融资或再融资的折腾了。
其实,目前已过会却没有发行的准上市公司不下30家,包括中国建筑、光大证券、招商证券等这样的大盘股均在等待时机进行IPO。但市场环境并不允许,因此其发行工作一直未能启动。此次开滦股份等的再融资,是在股指开始反弹的背景下发生的。虽然个中含有试探市场的性质,但是却不容被漠视。
股指一反弹便迫不急待地施行再融资,至少让市场意识到监管层迫切启动融资的愿望。而融资或再融资的启动,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入市热情。当前市场信心处于恢复阶段,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特别是股指一反弹,套现大小非便鱼贯而出,已让市场资金面不堪重负。如果再考虑到上市公司融资的搅局,其后续效果的产生只是迟早的事,显然不利于目前股指的进一步反弹。
而且,欧美经济已现衰退迹象,国内的救经济等措施的成果还有待观察,其中的不确定性太多,这些对于A股市场而言均非利好。而大小非问题迟迟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对于股指反弹的压力不言而喻,在此种背景下重启再融资,并非明智之举。
笔者以为,为当前股市计,为市场的投资者计,为A股的长治久安计,监管层在决定重启新股IPO或上市公司再融资时,一定要持非常慎重的态度。
http://www.nbd.com.cn/_NewShow.aspx?D_ID=13405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