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大小非,像一个幽灵,搅得股市不得安宁。
如果当初的制度设计上能够更加完善些,比如大小非不是“锁一爬二”,而是“锁一爬五”甚至是“爬十”,大小非对于市场的影响也不会像目前这样的严重。然而一旦股改契约开始执行,再去进行补救式的更改,显然是徒劳的。
自去年10月份以来股指的持续暴跌,大小非应该在“功劳簿”上记一笔。成本极低甚至是零成本的大小非,借助于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的指数高点位大肆套现,即使是在股指跌破2000点之后,个股股价已跌得面目全非的背景下,大小非的减持丝毫没有“手软”的迹象。
包括笔者在内的市场人士早就指出,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大小非问题,至少在近几年内A股市场将无宁日。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态势下,无论是上市公司也好,还是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企业也好,资金问题将是缠绕企业的重要问题之一。况且,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正日益显现。如此事实,也就决定了大小趁机减持股份以谋求套现以达到缓解资金压力的作用。
短短一年时间高达70%的跌幅,A股市场早就有不堪承受之重。其实,今年4月份与9月份监管层均出台了救市措施,特别是9月18日的三大利好以及其后的诸多救市举措,不能说力度不大,其救市的态度不坚决。但是,1664点的新低仍然产生了。
股市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救经济本质上也是救股市。扩大内需、4万亿计划的出台,极大了提振了市场的信心。在上周,上证指数大涨13.66%,创出了近12年来A股的第三大周涨幅。并且,也是在上周,股指摆脱了“跟跌不跟涨”的“坏习惯”,走出了自己的独立行情。
股市上涨,大快人心。然而,对于诸多投资者而言,上涨是其解套的机会;但对于大小非而言,股市上涨却成为其大肆套现的机会。
有数据显示,在监管层出台政策的刺激之下,A股从上周一开始强势反弹,而大小非却趁机套现。在10日到12日三天时间里,限售股减持近1.9亿股,接近整个10月的1.58亿股的减持总量。当市场还在憧憬于10月份大小非减持数量创出近几个月来的新低时,股指反弹,引来了大小非的汹涌抛盘。
某些大小非的抛售堪称“坚决”而不留一点余地。11月17日,上交所大宗交易信息显示,ST松辽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成交2242.56万股,成交金额近4200万元。而公司第二大股东上海中润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11月14日限售股解禁正巧也为2242.56万股,从数据推测,应该是其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悉数抛出解禁股。同日,深交所大宗交易信息显示,远兴能源以7.01元/股成交977万股,累计成交金额6848.77万元。而远兴能源三季报显示,其第二大股东上海证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三季度末持有流通股为977万股,数据如此吻合,此次交易出让方或正是远兴能源二股东。而在11月14日,欣龙控股发布公司股东出售股份公告称,公司大股东海南筑华科工贸有限公司自2008年11月10日到11月13日,出售所持有的欣龙控股165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63%。
借助于大盘的强势反弹套现,成为某些大小非“敛财”的手段。某些大非可以因之一套了之,某些小非亦可以抛光走人,但市场呢?市场能够承受吗?刚刚有点起色的股指能够承受吗?
特别是某些大非,只要不违规,是否套现是其本身的自由,但在股指产生了深幅下跌的情形下,为了自己套现却不顾其投资者的利益,至少在笔者看来是值得商榷的。而大小非的“非常规”套现,也将股改后大小股东的利益将趋于一致的谎言无情地揭穿了。
如果救股市最终变成了救大小非,救市政策成为了大小非套现的“工具”,那岂不是整个市场与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悲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