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中,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
被寄予厚望的“牛熊分界线”2245点,无法阻挡市场抛售的巨大压力。上周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上证指数直接低开在2245点下方,“牛熊分界线”的彻底告破,预示着A股市场步入了另一种全新的格局当中。9月9日,沪综指再次创出新低2114.50点,今年不到9个月的时间,股指的跌幅已经超过了四年的大熊市。
大熊市时2245点曾经被解读为A股的“铁顶”,但随着股改的启动与大牛市行情的到来,事实上,所谓的“铁顶”并没有对于股指的上升产生多大的压力。并且,由于市场财富效应的叠加,场外资金的大量进入,在去年的10月份,6124点的历史新高亦就此产生。
正如其时的财富效应,牛市的魅力也是无穷的。股指涨势如虹,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拦,“中”字头大型央企的鱼贯而入,犹如沧海一粟,消融于行情当中。须知,如果是熊市,这么多的大型企业上市,不将股指打得趴下才怪。然而,此一时彼一时,毕竟不可同日而语了。
因为股改,也因为人民币升值与流动性过剩,以及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大幅增长,大牛市行情不期而至。也因为股改的后遗症,再加上美国次债危机等其它原因,股指一泻千里,至今也没有收敛的迹象。是股改,曾经为股市带来了生机,也同样是因为股改的因素(大小非),A股市场已经跌得面目全非。
股市运行有自身的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说上涨至6124点的大牛市行情产生了泡沫的话,那么,目前的持续下跌无疑是在产生反向泡沫。显然,无论是顺向泡沫还是反向泡沫,都凸显出市场的非理性成分在内。
目前市场上有关于股改失败的争论。事实上,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中国股市在跌破了“牛熊分界线”之后将何去何从?还能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其实,无论是监管层,还是市场中的参与者,莫不希望股市能够平衡地运行。但至少在目前看来,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股价遭股斩的比比皆是,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损失惨重,市场的三大功能遭遇到严重的扭曲。监管层虽说要控制融资节奏,但本质上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即使不进行控制,上市公司的融资毫无疑问也会受到较大的制约。
不征收暴利税,不改变大小非的政策。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是证监会将不可能出台大小非新政。因此就有了发行可交换公司债的消息出台,股指再创新低的景象;也就有了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两房”,全球股市一片“涨”声,而A股市场仍然能够无动于衷,并且以新低作为回应。
这是A股市场的悲哀!更是广大市场参与者的悲哀!没有外力的作用,仅仅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A股能够走出目前的阴霾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股改是否失败,亦仅仅只是争论的话题而已,对于目前的市场而言,于事无补。当前最主要的是,要拯救市场的信心。忽视了这一点,什么都将免谈。
日前,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就认为,在新兴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往往同时扮演市场监管者和推动者的双重角色,针对市场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实际出发,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是必要的,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出台相应的措施,其实就是为了维稳,也是为了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近期股市成交量大幅萎缩,并非资金面上存在什么大的问题。纵观A股市场诞生十几年以来,虽经几起几落,但市场却从来就不缺乏资金。相反,投资者的信心常常缺失。笔者以为,在当前的特殊时期,出台相应措施,提振投资者信心刻不容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