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购物指南》
三年前,A股市场迎来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亦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毫无疑问,股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原先非流通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以流通了,被称为“万恶之源”的股权分置也走向了终结。并且,由于股改的启动,催生了一轮大牛市行情。
牛市当然令人向往。个股异彩纷呈的表现,大盘股指气势如虹的涨升,投资者财富增值后的喜悦,无不体现在行情当中。但是,股市运行有自身的规律,在泡沫被吹得足够大之后,调整便不期而至了。
从6124点到2284点,短期内超过62%的跌幅,今年以来近15万亿市值的缩水凸显出代价的沉重。更为严重的是,整个市场人气涣散,投资者信心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而救市的呼声也一再响起。但从最初的规范“大小非”减持,到降低印花税政策的出台,既没有“政策底”的诞生,也没有“市场底”的出现。宏观面上的偏紧,引发了市场走势的共振,暴涨后股指的新低也随之而来。
没有所谓的“政策底”,也不见投资者企盼的“市场底”。其实,对于证券市场而言,所谓的“底”与“顶”,均是投资者信心的反映。投资者如果有信心,“底”也就形成了;如果丧失了信心,大幅上涨之后的“顶”也就产生了。股指涨涨跌跌的反复,其实是投资者信心的轮回。
奥运已经成功闭幕,奥运行情也只存在于想象中。从曾经的希望到失望再到最终的绝望,股指用其几根大阴线与萎靡不振进行了诠释。尽管其间因传闻的影响,8月20日曾出现“井喷”,但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当市场再次抛出平准基金的话题时,事后被证明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或许平准基金能够扭转目前的颓势,但市场的问题终究还得解决,就像股权分置是市场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股改之后,A股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容回避,事实上也无法回避。
前段时间,来自方方面面的维稳,其力度不能说小,涉及面不能说不广。但客观地说,维稳是失败的。即使不以股指的涨跌论成败,但至少市场的信心仍然低迷,已经具备投资价值的A股同样还是无人问津,而作为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竟然在借机大肆地“净卖出”。如果维稳举措连机构投资者都不认同,那么维稳就跳不出“游戏”的桎梏。
这是投资者的悲哀!更是整个市场的悲哀!当年超过7000万的投资者付出万亿市值的代价换来了股改,去年以来的大跌,更让我们看清了市场问题的症结所在,亦即市场利益分配机制存在严重的失衡。
无论是新股IPO、上市公司再融资、回报投资者,还是被诟病的“大小非”问题等均莫不如此。新股IPO时筹码向大资金、大机构倾斜,再融资时高价发行,以及上市公司分红时的吝啬,本质上彰显出投资风险的放大,更有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的“大小非”只为自身利益而丝毫不顾市场利益的冲动,毫无例外都是因为利益分配机制失衡的印证。
因此,A股市场需要一场彻底的“革命”。只有打破了目前市场利益分配的格局,真正做到以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为核心,A股市场才会有希望,维而不稳的难题亦可迎刃而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