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恢复IPO并非股改成功的重要指标

(2005-12-18 21:32:53)
    关于股改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在股改试点期间就有过争论。市场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达成共识。近日,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女士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应该说,股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就是新股何时恢复发行。下一步市场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融资功能的恢复和扩容的发生。”“目前是到了给出新老划断时间表的时候了。”
    在恢复市场的融资功能以及扩容问题上,左女士可谓不遗余力。还是在今年四月份,左女士在《证券市场周刊》发表题为《新股发行是股市发展的永动机》的文章中指出,市场的发展与规模扩大的新股发行总是连在一起的。美国Nasdaq市场在20几年的时间里,最多时上市公司达到近6000家。虽然泡沫破灭导致诸多公司退市,至今还有近4000家上市公司。特别是中国这样在存量上有较多问题的市场,更需要从增量上来做文章。为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了投资者的根本利益,我们要营造新股发行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千方百计留住优秀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并成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新股发行是资本市场生生不息的永动机。而其时中国股市在经历了四年多的大熊市之后仍然处于极度低迷,投资者人心涣散,信心全无,市场上闻扩容就色变。左女士在错误的时间抛出错误的观点,犹如一颗炸弹,也因之招来了不少“口水”。而对于此次左女士将扩容与股改成功与否“捆绑”在一起的说法,笔者是不敢苟同的。
    众所周知,股市的扩容需要资金的同步扩容才不会导致股价的下跌。但在目前所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尽管绝大多数股改公司的方案都获得了通过,有的甚至是高票通过,然而股改公司支付的对价并不能令流通股股东满意却是不争的事实。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市场一直高调期望的股改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任何的信心,相反使他们对股市更加失望和绝望。与前几年相比,虽然现在指数的点位已经很低了,场外资金也迟迟不愿进场。在这样一种市况下,上证指数多次向千点“进军”。如果在关键时刻不是市场中有只“无形之手”(疑为国家护盘资金)在力挺,上证指数恐怕早就再破千点了。况且,中国股市政策取向上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去年颁布的《国九条》要求“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市场可承受程度的统一,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但在下半年新股频频“破发”以及投资者在中签后纷纷主动放弃的情形下,监管层却将这一条置之度外,新股源源不断地上市,结果造成股指大幅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那么,如果监管层为了追求政绩而将恢复IPO作为股改成功的重要指标,去年的那一幕就有可能被重新演绎。受害的除了投资者之外,市场也会为之“埋单”,其代价不可估量。
    其实,新老划断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其一是市场有了一个明确的预期,其二是不能对现有的股价体系造成冲击,二者缺一不可。否则,股改的成果将丧失殆尽。当前的中国股市还在进行股改,由于非流通股还有一个锁定期问题,市场中的估值体系并未真正形成。在所有的非流通股没有上市流通之前,严格地说,中国股市还处在“准股权分置”状态。评判股改是否成功还为时尚早,而将恢复IPO作为衡量股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更是“真理向前迈进了一步”。
    在股权分置的市场中,“一股独大”的弊端导致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没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其直接恶果是上市公司恶意违规事件频繁发生,市场诚信丧失,投资者对股市没有任何信心、其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而股改的目的是为了革故鼎新,使股市真正成为投资与融资的和谐统一体。从这一点出发,笔者以为,成功的股改,应能促进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并最终使上市公司的质量得到整体上的提高。
    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chd/20051216/16312205588.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